熱門:

2018年1月15日

習廣思 信筆攻略

債湧股資金不絕 息爆上隱患懶理

美國上周五公布去年12月的零售銷貨值上升0.4%,消費物價指數則按月升0.1%,加上金融股業績後股價造好,道指又破頂急升逾200點。美股升浪似無止境,也帶動了中國內地及香港股市屢破連升紀錄,這種不尋常的股市升勢,講到尾都是錢作怪,資金流出債市流入股市,順住個勢炒爆為止。

為美股財報季績打頭炮的3家華爾街銀行,貝萊德與摩根大通的股價分別漲3.3%與1.6%,富國銀行則下跌0.7%,由於無壞消息,其他金融股股價普遍向上。摩通去年第四季淨利潤驟減37%,調整後每股盈利1.76美元,高於分析師原本估計的1.69美元。

貝萊德去年第四季經調整後每股盈利6.24美元,優於分析師估計的5.98美元;收入34.7億美元,也高於市場預估的33.1億美元;美國稅改帶動去年股市急升,其ETF收入推動期內純利大增12億美元。三大銀行只有富國銀行的股價下跌,主要是收入不及預期。

三大央行早縮減買債

金融股業績短期受累稅改,長遠則受惠減稅,再者金融市場興旺令交易收入增加、緩慢加息令息差有序擴闊,金融股因此有望成為市場寵兒,不少基金經理都在等待這幾天的銀行股業績,博業績失望撈底。可是事與願違,市場見業績公布股價唔跌,就更積極買上。

踏入2018年,美國聯儲局開始減慢買債,歐央行也明確表示經濟正在擴張,減QE收水步伐只會加快不會減慢,三大央行就連日本央行也早早縮減買債了。當全球央行都加緊收水,支持股市屢創新高的資金從何而來?

數據顯示,本月3日至10日,流入股票基金的資金高達244億美元,創下逾6個月以來最高水平,也是歷史上第六高資金流入的一周。其中,流入美國股票的資金約64億美元,流入日股的資金達32億美元,流入歐股的資金約22億美元,流入新興市場的資金則達43億美元,是年半以來的最大流入量。

同時,主動基金持續有資金流出,跟蹤標普500等市場指數的大部分ETF則吸引大量資金,反映醒目錢投入到正確方向之餘,也選擇了正確的工具,揀選了收費最便宜的ETF。

2018年頭兩周,標指累漲4.2%,漲幅創2003年以來同期最大,港股已經連續14天上揚,滬指連續第11個交易日攀升,創1992年以來最長連漲紀錄。

全球股市都有資金大舉流入,那麼資金來自哪裏?伴隨股市好景的是資金流出國債,不止美債市場,就連歐洲債市亦然,德國10年期債息由上月下旬的0.3%升至上周五曾破0.6%水平【圖1】,升幅達100%。

歐美債息急升添風險

大量資金從國債市場湧出,成為了股市資金的一大來源。這個趨勢看來仍會持續,三大央行齊齊收水是重要原因,過去幾年大量央行資金泵水入債市,強行將債息壓低,跟風的債市基金同樣加入這個國債升市派對,令年前歐洲主要國債息一度變負息債。現在央行資金只是減慢流入,卻會令熱錢由債轉股,這股力量不容忽視,機構資金不同散戶熱錢,力度要大得多。

不過,當美債息升到了一個轉折點【圖2】,就會令人對美債信心大跌,真正市場風險會由此而來。高盛預計,未來4年稅改將令美國財政赤字每年平均增超過2000億美元,而且國會可能會批准大量新的支出方案。2018財政年度美國財政淨借款按年將翻倍至超過萬億美元。

聯儲局第三號人物杜德利(William Dudley)上周表達了對美國財政狀況的擔憂,高盛也對美國的債務負擔發出警告。高盛指出,稅改令赤字上升、國會或批准大興土木的支出方案,以及聯儲局「縮表」將增加財政部向公眾發行的國債數量,未來國債供應將猛增超過100%。

基於以上因素,高盛預期,美國財政淨借款將從2017財政年度的4880億美元,增加至2018財政年度的1.03萬億美元,並且2019財政年度的淨借款也將處於類似水平。融資需求料會通過發行更多短期國債和附息債券進行。

沉醉大派對 市場未知驚

金融博客ZeroHedge對此點評稱,高盛沒有說明的是,一方面,美國國債供應將翻倍;另一方面,聯儲局打算繼續「縮表」、歐洲和日本央行將縮減QE,當愈來愈多的央行開始擺脫債務貨幣化時,誰會成為這場債務海嘯的邊際買家。

目前美國國債大買家之一是中國,中國未來買債方向當然不會有正式官方公布,但是透過各級官員發聲,卻可收到奇效,以對抗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

未來國債步入熊市,且全球通脹預期持續升溫,利率必然向上,但這影響或在數月後以至一年後才顯現,目前大家都沉醉在股市大派對,炒爆先算。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