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月13日

郭中礎 經管錦言

合規人才何處有

2017年11月17日,香港科技大學舉行畢業典禮,MBA Class of 2017正式晉身校友行列,我是當中一分子。今日首次在《經管錦言》專欄執筆,先向各位讀者打聲招呼,多多指教。

近年經濟大氣候驟晴驟雨,企業不論中外大小,無不緊縮開支、審慎招聘,但合規(Compliance)及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人員除外。

無他,各國監管機構致力打擊洗黑錢及市場不當行為,多家金融機構遭受調查甚至巨額罰款,並須按監管機構要求加緊內部監控措施。

並非鐵板一塊

是以零售銀行、私人銀行、投資銀行以至基金經理都積極增聘人手,處理合規相關的補救(Remediation)、監控 (Monitoring)及諮詢(Advisory)工作。更有企業設立 Regulatory Liaison 職位,專責監管機構聯絡工作,協調內部各部門應付「官府」拜訪的準備工夫。

在這一股合規潮流下,受惠的由大學畢業生到有多年經驗的資深從業員都有。前述的工種需要的技能各有不同,簡單重複地審批文件有之,居中協調工序革新、平衡各方利益(工作量)的Project Manager有之,以超脫於Business Line 的獨立角色、就業務代表的倡議提供意見的顧問角色亦有之。觀乎眾多「合規同路人」,共通點都是以「事」為主(相對於以「人」為主)、較善於處理問題多於處理人際關係、長於陳述事實而非說服推銷。可想而知,跳入合規部門的人士,若非具備會計、稽核或法律等專業背景,則屬後勤出身居多,與能言善道甚至天馬行空的銷售人員大相逕庭。

細心想想,如此歸納,其實多少以偏概全。套用逆向思維,如果合規團隊加入不同種類的人才,效果會如何?一如在MBA課堂最常見的答案:「It depends.」以大型金融機構為例,企業內部分工精細,合規與業務部門之間涇渭分明,對於合規專業人士未必須要有「商業頭腦」;反而中小型機構人手有限,倒亦有空間讓「非典型合規人」發揮。

事關合規人在中小企與CEO及業務部門來往頻繁,多少需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並適當調節思維及溝通方式,在堅持遵守法規的原則下,為公司提供「貼地」而合宜的意見。

守法與做生意取得平衡

走筆至此,是時候申報利益。剛從MBA課程畢業的我,在兩年的課程中轉型,走進了Compliance的世界。或者你會問,合規人員何需MBA?修讀法律課程豈不是對工作更有幫助?誠然合規人員置身於監管機構與生意人之間,職責就是協助生意人在合乎法規的前提下發展業務。換言之,熟知法律、守則以至各項相關指引至關重要。法律課程固然有助理解、演繹法規要求;而工商管理課程所提供的教育及訓練,則涵蓋實務上應用的思維與方法。

有別於其他碩士課程,MBA課程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七十二行,在行業內擔當的崗位亦相當多元化,除了典型的創業人士(又名大老闆)、高層管理人員(又名老細)、客戶關係經理(RM)之外,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分析員(Analyst)及產品開發人員(Product Developer)也是常客。比較稀有的人種,則計有資訊保安人員、律師、藝術家等。

在管理、營銷、經濟、財務等不同主題的課堂,來自各行各業、擔當不同崗位、各自有着獨特經驗的MBA學生聚首一起討論切磋,易地而處審視不同個案、套用形形色色的Model或Methodology(簡而言之都是「方法」)思考,確實讓人拓闊視野。Operations出身、曾經參與Product Development的我融會貫通過後,現在從事合規工作更懂得「全方位」思考解決問題。

除了MBA「中途出家」,「自家青訓」也是另一種栽培合規人才的方法。有私募基金會派員到大學出席座談會,讓有志投身資產管理行業的畢業生了解更多。雖然一般而言還是以分析員及研究員空缺居多,但亦有畢業生出任合規崗位,直接向主管後勤及風險管理的高層滙報。透過「in-house」親身參與公司日常運作、處理前線同事的奇難雜症(以及向監管機構申請牌照、定期申報財務及公司資料等瑣碎繁複的行政事務),不消兩年,當初的新鮮人已經蛻變成獨當一面的專業人士。

沒有天生Compliance

常言道「條條大路通羅馬」,以Compliance作為「我的志願」的人恐怕為數不多,但是在時勢使然下,接受過不同訓練、有過不同工作經驗的人現在就走在一起,做同一個工種。

不過,如果換個方式思考,亦可能得出「開辦合規學士課程,掌握行業機遇」之類有趣的結論—畢竟早前有院校開辦「私人銀行與資產管理」(Private Banking and Wealth Management)本科課程及「金融科技」(FinTech)本科課程的先例。是順應潮流,抑或隨波逐流?Anyway, it depends。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