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2月14日

John Mauldin 前沿思考

自動化減成本 捲起失業暴風

美國政府部門幾乎每個工作日都會公布經濟數據,傳媒及金融分析師評估數據,然後作出報道。之後,99.9%成年人及可能九成金融業內人士,會把數據忘得一乾二淨。不過,對待每月就業報告就在意得多,雖然單一月份的報告透露的資訊並不多,勞工部的統計方法亦有缺點,但就業報告依然是我們追尋經濟脈搏的最佳方法。工作對幾乎所有人都十分重要,若你曾經失業,更深知箇中的滋味。

目前,自動化可能是威脅工作的頭號敵人,人工智能(AI)及機械人科技正快速學習人類勞工的技能,而且做得更好、更快,成本更低。今日將略談剛發表的11月就業報告,然後進一步探討自動化帶來的問題或機遇,再討論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未能考慮到未來10年至12年要面臨的重大科技轉變,筆者認為此點將成FOMC所有政策出錯的根源,而重大貨幣政策失誤將是威脅美國及全球最危險的大規模殺傷財力武器。

11月就業報告的數據扎實,職位增長高於近期的平均數值,但僱員收入就讓人失望。經濟研究報告Liscio Report的聯合編輯鄧恩(Philippa Dunne)總括指出,非農業新增職位為22.8萬個,當中22.1萬個來自私人企業,兩個數據均高於過去6個月的平均數值(分別為16.4萬及16.2萬),幾乎所有行業及界別均錄得增幅。唯一減少的主要行業是資訊科技,職位減少4000個,但減幅略低於平均。政府新增職位7000個,遠高於平均。

職位工資增長全放緩

報告有何令人不安之處?答案是職位增長放緩。Lindsey Group首席市場分析師布克瓦爾(Peter Boockvar)指出,就業報告顯示,過去3個月的每月平均新增職位為17萬個,6個月的平均數為17.8萬個,年初至今的平均值為17.4萬個。不過,2016年、2015年及2014年的每月平均新增職位分別為18.7萬、22.6萬及25萬個。

工資增長亦都放緩。與Hoisington Investment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亨特(Lacy Hunt)談及就業報告,他發現截至2015年11月的一年間,實質工資增長率為2.8%,但截至2016年11月的一年間,比率只有1%。目前儲蓄率跌至10年新低,貨幣流通速度仍然緩慢,這代表各行各業要用盡一切方法壓低成本,當中一個方法就是壓抑工資。

然而,聯儲局對菲利普斯曲線(Phillips Curve)有點癖好,雖然有關理論已被經濟學大師佛利民(Milton Friedman)及無數經濟學者鞭撻,斥之為與實際經驗無關。可惜聯儲局手頭上已無其他經濟理論,只能像遇溺者碰到浮木,拚命抓緊它。菲利普斯曲線指出,當接近全民就業,即目前的情況,將出現工資上漲,然後FOMC需要收緊貨幣政策。

基本上,聯儲局會參考歷史,然後根據菲利普斯曲線,變出未來經濟表現模式,即使金融界人人指出歷史未能展示未來。筆者認為在不久的將來,狀況與剛過去或久遠的歷史有別,所以最好拋開歷史對比,打破常規思考問題。

新知識改變生活,人只能選擇是否適應。不能適應者就會淘汰,在過去數十年,被淘汰者為了生活,最終接受了最低微的工作,儘管生活絕不舒適。美國政府以往亦未設下安全網,大部人只能盡力讓自己的技能適應新轉變。

現在情況截然不同,年齡24歲至54歲的男子本應是對家庭及社會最有貢獻的組別,當中15%竟不願工作。1960年代中期的比率是5%,比率自此持續上升。當中56%領取政府傷殘補貼,平均每年領取1.3萬美元,相當除稅後的最低工資。

其餘不願工作者大部分為提早退休人士、家庭主「夫」、要照料家人者或學生。大概逾千萬脫離了勞動力的人士中,大約有三分之一有刑事案底,難以搵工;只有3%至4%為沮喪勞工,如果有空缺可能會打工。情況令人憂慮,亦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不大的原因。

三分之一勞工逼轉行

對大部分人而言,問題是面對科技轉變不希望遭淘汰,但新知識現在以秒計,而非以世紀計傳遍全球。企業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的報告就一清二楚,到了2030年科技將取代全球約8億工人,這不僅是美國或發達國家的現象,亦將在新興市場或發展中國家出現。

問題並非是職位消失,而是部分工作的特定工序將會自動化。所以麥肯錫指23%美國「目前的工時」將在2030年自動化,而非23%職位。有關改變將幾乎對所有工作帶來局部影響。不過,23%只屬「中等」情況,在「迅速」情況有44%工作活動時間將交給機械負責。換言之,無論你從事任何職業,未來10年間,部分工作可能會自動化。不過,好消息是機械會接手令人討厭的繁複工作,讓你做較有趣的事,對公司更加重要。

只是,在迅速自動化的情況,到了2030年,美國1.66億名勞工中有7300萬人被取代,當中4800萬至5400萬人需要轉行。換言之,三分之一勞工可能需要轉行,這將衍生問題。

更壞的情況,筆者認為自動化的速度可以較麥肯錫的「迅速」情況更快速。大家可能聽過AlphaGo,這個由Google子公司DeepMind研發的AI系統,在2015年成為首個擊敗圍棋職業棋士的電腦,透過分析棋士數以千計的棋局,從中學習。DeepMind本年推出AlphaGo Zero,新系統毋須人類協助就取得相同技能。DeepMind在12月5日發布科學報告,內容恍如出自科幻小說,指出AlphaGo Zero的單一算法,從一塊白板開始,足以在很多富挑戰的領域取得超人水平。

投資加碼卻削減人手

這顯示科技進化如何快速,筆者懷疑迅速自動化部分源於更快的處理器晶片,摩爾定律(Moore's Law)指電晶體數量每隔兩年就會增加一倍,但AlphaGo Zero遠超於一倍,實在呈幾何級數增長。

控制科技者希望盡快迎來超級自動化年代,面對聯儲局政策及稅改帶來的不明朗,刺激商界認同自動化事不宜遲。首先,筆者早已指出聯儲局太遲結束量寬(QE),讓利率正常化,導致目前奇怪的狀況,通脹率極微或無通脹,但收入中位數家庭要為此付出代價,生活成本增幅超過工資增長,一般家庭苦苦掙扎。實質工資自1973年起,每年只增0.2%,增長現正放緩。

賺錢能力減少,讓企業失去定價能力,難以把貨品加價,被迫無情地削減成本。亞馬遜現在「聘請」機械人的速度快於人類,亞馬遜帶頭,其他公司將照辦煮碗。這類趨勢將進一步限制工資增長,隨着科技質素更佳、成本更低,情況會更趨惡劣。面對競爭,讓業務更具效率無可厚非。只是,這類競爭並非出於自然,或根據市場力量,而是聯儲局阻止市場力量運作。

至於稅改,筆者早說過,應該加強側重增值稅(VAT)等消費稅,而非主要徵收各種收入稅,但我未能如願。國會「改善」稅法的方法,只會加劇自動化趨勢。

《華爾街日報》早前報道,行政總裁計劃增加資本投資,達到2011年第二季以來最高水平。但同一報告卻顯示,行政總裁預期聘請的人手卻呈相反趨勢,大部分表示會維持現有人手,或甚至裁員。為何資本投資增加,員工數目卻維持,甚至減少?自動化是原因之一。

稅改法案可能踢走奧巴馬醫改的全民參保,但僱主要支付的規定仍在。而醫療成本不斷上升,大大刺激公司盡可能使用機械。這些因素如何影響人類?我們正面對完美風暴,科技、貨幣政策及政府機構「聯手」,挑起轉變的大漩渦席捲全人類。如果現在需要新技能,就立即動身,並協助青少年籌劃升學及事業路途。

可能在不久將來,工資會微升,筆者認為是好事,始終多年來增幅太低。現在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年增長率在1.5%徘徊,遠低於聯儲局的2%目標,讓其升至2.5%有何危險?但FOMC顯示不但會繼續加息,而且將在明年縮表約4500億美元。聯儲局認為QE有助推高資產價值,然而,他們又相信量化緊縮(QT)對市場無影響。

消費者債務率創新高

對菲利普斯曲線有奴性癖好的聯儲局,看到工資上升,希望截斷升幅。但如果他們一如自稱般看數據做事,從數據就知一二,因為大量工人沒有議價能力。

如果有2000萬希望工作的工人發現因為自動化及其他因素,失去工作機會,他們將不管工資,有錢就做,這非加薪的環境。看看希臘的情況。

貨幣增長亦都放緩,貨幣流通速度繼續減慢。消費者債務總額佔可支配收入的比率超過26%,達到歷史新高,儲蓄率跌到10年新低。消費者筋疲力盡,根本沒有消費能力,不管息口有多低,都不會產生聯儲局憂慮的通脹。

展望2018年,筆者認為將是另一經濟增長的年度,最大風險應是央行政策出錯。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

John Mauldin擁有極強洞察能力,擅長解構複雜的金融現象,每周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見解,極具參考價值。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John Mauldin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內容由《信報》翻譯。逢周四在《信報》及信報網站www.hkej.com刊出。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