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1月16日

呂梓毅 沿圖論勢

港股大時代最後升浪要待明年

雖然恒指本月屢創近10年新高,走勢繼續反覆探頂,惟正如上月本欄分析,從種種跡象來看,港股顯然尚未開展最後升浪。那麼,港股真正的「大時代」會否在明年出現?背後觸發港股最後升浪的催化劑又會是什麼呢?本欄將連續兩周與讀者探討這個重要課題。

牛市的最後升浪,誠如其名,發生在牛市最後階段(即處於牛三),往往亦是升勢最璀璨及最急速(當然亦是最危險)的最後一段升浪。若從整體投資部署角度看,捕捉(掌握)最後升浪,也許是投資成敗關鍵之一。美銀曾分析1937年至今美股的牛市,發現投資者若然過早離場,沒有在牛市最後一年入市(即錯過牛市最後升浪),其平均回報少於其他投資者持貨至最後階段達21個百分點,即相當於整個牛市的升幅逾五分一!

最璀璨階段勿錯過

那麼,有什麼理據證明港股最後升浪尚未出現呢?若然最後升浪的「大時代」要留待明年才開展,背後的催化劑又是什麼呢?更重要的是,如最後升浪當真到臨,哪些指標可監察這升浪的到臨及接近尾聲呢?

在探討港股明年的最後升浪前,也許先要釐清如何界定這個最後升浪。一直以來,市場似乎都沒有為最後升浪訂出明確的定義,只知道其升勢快且急。為方便量化,我們制訂了界定最後升浪的三個準則:

一、最後升浪期間,恒指創52周高位,而有關高位可維持逾一年以上;

二、最後升浪的升勢急速,往往可在短時間內累積達兩成或以上升幅;

三、最後升浪完結後,恒指會出現多達兩成或以上的瀉幅。

若按以上三項準則,可發現自1970年至今恒生指數合共曾出現過12次最後升浪【圖1】。而按歷年港股最後升浪的出現,可歸納以下五點特質:

①上升速度快且急。最後升浪的出現,意味恒指短時間內急升,期間年度化的升速,往往可達1.5倍或以上;而最後升浪一般最長只有約5個月或更短的壽命。

②每月波幅明顯擴大及市寬攀升。最後升浪意味市況發展已進入消耗性上升和雞犬皆升狀態,股市波幅將明顯擴大,一般情況期內平均月波幅可達雙位數字。此外,反映整體大市市寬(尤其是長線市寬)會攀升至達七成,甚至更高水平【圖2】。

③出現極度超買。開展最後升浪初期,恒指很多時都會先回測200天移動平均線,即由200天線附近位置起步【圖1】。在過去12次最後升浪中,恒指與200天線的距離,便有7次少於2.3%,而且自1997年至今的5次最後升浪中,全都在低於或200天線水平起步。至於最後升浪的後期,恒指往往會出現極度超買,偏離200天線平均最大百分比達45.9%(註:九十年代至今的最後升浪,平均達30.7%)。

④成交激增。跟隨最後升浪而來的,便是全民皆股。由於這緣故,最後升浪期間應出現交投突然激增的情況,成交額往往平均可達升浪開展前一年內最低成交月份的4倍(中位數為3.3倍)【圖3;註:成交量歷史數據,只有1995年至今】。

⑤市場氣氛亢奮。雞犬皆升、全民皆股,市場氣氛自然亢奮,對後市發展異常樂觀。

觀乎現時的市況發展,恒指自2016年初見底回升,於同年年底再次重展升浪至今,迄今不足12個月累積升幅多達34%,若連同股息,漲幅更接近四成之譜,且恒指亦屢創多年新高。儘管如此,港股升速卻未算十分凌厲,恒指自2016年底至今的年度化升速只有四成左右而已,而且從年初至今(截至11月14日)的每月波幅可見,大部分月份都處於異常偏低的水平【圖4】,即港股消耗性上升情況尚未出現。

目前僅可稱「慢牛」

最後,從大市指標角度看,目前港股長線市寬(整體2000多隻港股股價高於250天線比率)的讀數只有約50%的水平,距雞犬皆升的情況似乎還有一段時間【圖2】。

此外,現時的市場氣氛跟大市處於最後升浪期間的亢奮狀況,也不可同日而語。事實上,從全港所有報章媒體,就財經新聞內容或標題編製而成的股市景氣指數可見【圖5;註:當指數上升/數值愈高,代表市場氣氛對後市愈樂觀、愈亢奮;反之,則表示悲觀及絕望】,指數只是保持在近兩年來徘徊區頂部運行,反映市場景氣相對樂觀,但相對2015年「大時代」的高位仍有很大差別,目前市場氣氛亢奮程度也未能相提並論。換言之,從市場氣氛角度看,現在市況亦未如2015年升浪般瘋癲,極其量只能說現市況仍處於慢牛階段。

總而言之,從價、量、整體大市表現,以至市場氣氛四個角度看,都顯示港股尚未進入最後升浪。換個角度看,以上特徵出現,如恒指升速明顯加快、每月波幅攀升、成交急增、恒指調整至接近200天線、長線市寬回升至較高位置等,便可能是有效的指標監察這最後升浪的到臨及何時臨近尾聲。

那麼,為何最後升浪於明年才出現呢?背後觸發港股最後升浪的出現,又會是什麼催化劑呢?由於篇幅關係,留待下周再續。

信報投資研究部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