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1月7日

林日彥 堅‧離地城

大學非學店 何必自毀長城

昨天有一宗香港新聞令我頗為震撼,那當然不是什麼外滙基金表現如何,其實季季不是賺就是蝕啦!令我震撼的新聞是一名大學副教授不惜賣樓賣車套現,仍然堅持要就中文大學私自調高其對學生評分一事跟校方打官司。

事件是這樣的,兩年半前,中文大學商學院市場學系前副教授于宏碩,由於不滿大學在沒有向她提供合理解釋下,提高最少6名兼讀制碩士課程學生的成績,於是向高等法院入稟申請司法覆核。副教授指出其評分準則是課堂發言佔總評分四成,按發言次數及質素評分,遲到20分鐘或缺席會被扣分。事件中,有4名成績被評為D+的學生向中大的考試小組投訴及覆核分數,最終成績提升至C;另外兩名沒有上訴的同學同獲調整成績,由C+提升至B-。副教授憶述自己曾向學校提供學生發言紀錄及相關證據證明其評分,惟小組沒告知其調查進度,直至校方單方面調高學生分數,才獲知會。

我看完這宗新聞,感到相當震撼,是因為在香港地這個好像萬事只講錢的地方,卻仍然有人願意為了爭取自己心中堅信「捍衞評分自主」的重要,而放棄很多香港人窮一生精力去追尋的財富、房屋及汽車。

首先在這事件上,我不評論究竟當中有否出現主觀評分或其他考慮因素,但事件卻令我看見「求學不是求分數」的傳統教化,原來只是一句口號,否則不會出現數名學生因為缺席及課堂參與度不足而被扣分,因而向校方投訴評分不公及提出上訴。究竟一個分數值多少錢?一個分數又反映什麼?在香港這個愈來愈將教育商品化的社會,小至父母強迫小孩默書要攞100分,到大學畢業後,以至讀碩士課程,大家可能仍然關心分數多於自己究竟真正學到多少知識及求學態度。

只求買沙紙 社會質素降

但是原來對於一位學者來說,「捍衞評分自主」及堅持教學質素可以來得如此重要,甚至不惜傾家蕩產。從這宗新聞上,我看到的是兩種價值觀在對壘。

碩士課程往往都是給一些在職人士,利用自己的工餘時間和金錢再進修,無論是在CV上或學識上,也希望多給自己資源增值。事實上,碩士課程也是各院校的收入來源之一,想想一個兩年制part-time碩士課程,隨便也收十幾萬元學費。所以市場上幾乎有種共識,碩士生基本上是沒有肥佬及不能畢業的故事。坦白說,林日彥也曾經遇上一些只求買沙紙的碩士同學,不是走堂就是遲到早退,每次做group project就更只會做free-rider,遇上這些同學最好就是避之則吉。

可悲的是,我們的社會上其實有很多這種人,當這種人愈來愈多的時候,其實變相告訴大家社會的質素也只會每況愈下。只可惜現實告訴我們,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在香港社會不同領域上,愈見普及。

[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