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0月27日

郝承林 價值物語

不患寡而患不均

畢非德說他年輕時,每天至少翻閱600至1000頁原始資料,確保對政治、經濟、企業財務等瞭如指掌。每天600頁或許太多,但每天閱讀300頁資訊,大概是每個欲在股市上有所得者的必不可少。

近日從三個不同渠道,都不約而同聽到對同一問題的關注。先是本欄常客達里奧(Ray Dalio)的鴻文,討論美國「The Top 40% and The Bottom 60%」間的財富差距。然後是《經濟學人》雜誌,述說美國各省市間的經濟分歧(The economies of American states and cities are diverging)。最後則是著名研究機構13D的「股市上升拉闊財富鴻溝」(A rising U.S. stock market widens the wealth divide )。三者說的其實是同一件事,這件事的中文名字叫做「不患寡而患不均」。

基層收入40年無寸進

達里奧說,表面上看,美國經濟無大問題,但一切怕是讓「平均」兩字給蒙蔽了。過去40年,基層60%的真正收入已沒上升,只有上層40%還有增長,結果兩者收入差距,從6倍增加到現在的10倍。且基層的六成人中,只有三分之一人能儲錢。

差距是如何拉闊的?一是沒有學位者,收入只有大學畢業生的一半。二是有銀士的資產,多是房產和股票。過去10年,低息環境不只浮起所有房產價格,還使上市公司借錢回購,推高股價。三是人心不古,年輕人每周工作時間,較父輩少三數小時,原因竟是打機。且金融海嘯後工作難找,不少人便索性放棄搵工。13D則援引聯儲局數據,說30年前基層90%美國家庭,佔財富比率約三分一,現在只有22%。

貧富懸殊會帶來什麼問題?當然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大部分人生活得不愉快,社會又如何會安定?《經濟學人》的分析指出,美國不只民眾財富差距懸殊,各州各市的財富差距也漸漸拉闊。

但這不應該呀。經濟學有云,人工高的地方,自會吸引更多人前往。但美國現狀,卻是樓價較工資升得更快。高樓價使勞工流動消失,貧困州份的工人,只好繼續在貧困州份待下去。富裕州份的物業升值急速,社會貧富就是要走向兩極化。部分民眾(多是低學歷白人中年男性)享受不到經濟發展的好處,民粹的表現,便是選特朗普當總統。但如此具爭議的領袖,便不怕會使社會更加分裂嗎?

人生失希望 社會趨不穩

對人生沒希望,往往便會自暴自棄。基層的離婚、酗酒、濫藥和自殺比率,往往亦較高,美國社會似是愈來愈不穩定。

達里奧最後寄語,希望新任聯儲局主席,不要為統計數字所矇騙,不要只看整體數字,也要關心基層60%人的福祉。他甚至認為,社會已用了許多未來沒有的錢,許多社會保障、醫療承諾,是不是真能兌現,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投資不能只從單一角度看,企業前景好,也要看估值、利率(若低息環境結束,借錢回購的遊戲便玩不下去)和政治風險。現在股市不貴,但若把民粹風險考慮進去,估值便很難說是吸引了。

近日Facebook測試新功能,嘗試將動態消息中的非推廣(沒有付費的)帖文移走,用戶迴響普遍不佳,讓人擔心科網會成為民粹的攻擊焦點。現在美股又屆業績期,市場預期又那麼高,只要業績稍稍差過預期,股市可能將改為反映利淡因素。

[email protected]

 

(編者按:郝承林最新著作《致富新世代2──科網君臨天下》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