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0月14日

李海潮 金池光影

BAT金鐘罩有死穴

就像古希臘神話「阿喀琉斯之踵」一樣,長年戰無不勝的中國科網巨擘騰訊(00700)和阿里巴巴原來也有死穴。《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央正醞釀「特殊管理股」草案,計劃入股主要內地科網企業1%,並派員進駐董事局,騰訊主席馬化騰為此不能安寢,阿里創辦人馬雲更要投入1000億元人民幣成立達摩研究院買護身符,消息拖累兩大科企股價顯著下跌。

中央希望入股內地科網巨頭兼插手管理,據報主要因為它們掌握了民眾生活的大量數據,影響力日漸上升。然而,其實除此以外,BAT(百度、阿里及騰訊)等在內地經營業務,卻在紐約或香港境外上市的模式,早已引起當局戒心,出手介入運作看來無可避免。《經濟學人》上月就以The Weakest Link為題詳盡分析箇中風險,當中有兩點值得投資者深思。

境外上市 外資大賺

首先,由於A股市場不成熟,法制欠健全,千禧年起不少內地科技企業跑到美國或本港上市集資,借助IPO籌措得來的雄厚資本回國南征北討,不斷壯大成現時大到不能倒的科技巨怪;它們因在境外IPO,所以主要股東均為外國投資者,惟公司利潤卻九成來自中國,結果令肥水外流,至今外資從這批「中概股」身上最少賺取5000億美元,相當於六分一中國外滙儲備。北京會否容忍這情況長期延續下去?情況就如Facebook、Google、蘋果等賺大錢的美國巨擘,倘若在A股上市、主要股東是中國人,特朗普會有什麼反應?

其二,中國科網企業採用「可變利益實體」(Variable Interest Entity, VIE)架構,簡言之就是業務在本國,然後到薩摩亞或開曼群島等避稅港註冊,繼而往境外掛牌,使外資在不能直接擁有資產權益下分享利潤。問題是在中國法律框架下,它們該被歸類為外資企業,理應被限制擁用互聯網等政治敏感產業,假如有朝一日其持有的AI、無人駕駛、物聯網等戰略項目被指涉及國家安全,遭裁定非法持有,有可能被當局勒令出售,屆時投資者便會蒙受巨大損失。

影響力巨 更甚國企

基於BAT服務已深入內地生活每個角落,掌控了13億人的支付、網購、搜尋、召車、社交、金融科技等重要國計民生命脈,未來影響力勢必比央企和國企更大,況且手握被喻為比石油更寶貴的大數據資源,而這些資料有助國家建立國民評核庫,有助維護社會穩定,因此官方加強對BAT管控料會有增無減。

至於會否如報道所提到,「特殊管理股」草案下科網巨頭或須向政府或政府基金捐贈1%股份(如以騰訊市值3.3萬億元計算,捐1%股份涉資330億元),則相信機會不大,原因是騰訊及阿里分別在本港及紐約掛牌交易,受到兩地嚴格監管,一旦出現損及股東利益的行為,必會招致投資者集體興訟,連累股價暴瀉不特止,更可能損及國家形象,弄至魚死網破絕非當局選項。

加強管控 陸續有來

如何解決BAT肥水外流和VIE企業架構存在的法律爭議,最直接的方法是「國家隊」在市場買入相關股份,成為大股東,甚至提出全面收購,又或要求這類公司從美國退市轉到A股掛牌,惟這些做法均成本不菲,比港府回購西隧和領展(00823)更困難,暫時最可行途徑是入股及派員進駐董事局,加強管方指導,未來干預的力度有多強,視乎BAT規模有多大,影響範圍有多廣。

儘管BAT股價短期無大瀉之虞,長遠難免增添官方色彩,企業大方向或由尋求股東利益最大化,改轅易轍為尋求國家利益最大化。作為中國科網股擁躉,必須接受這一轉變。

世界上沒有不破的金鐘罩,BAT十多年來藉背靠政權、獨佔市場打造的不壞之身,終於露出了「阿喀琉斯之踵」,對於認定它們長升不跌的投資者而言,無疑敲響了第一個警號。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