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0月12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經濟大師vs投資天才

10月11日,周三。被譽為「行為經濟學之父」的美國學者塞勒(Richard Thaler)【圖】獨得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連日來關於他對這個領域重大貢獻的報道和分析多不勝數。經濟學家每每講多過做,塞勒卻在1993年成立基金公司Fuller & Thaler Asset Management,把理論應用於股市實戰,成績更絕非一般基金經理可比(見10月11日「新聞點評」)。從這點着眼,這位芝加哥大學布思商學院教授能夠得獎,對投資者別具意義。

以研究行為經濟/金融學大有成就而獲諾獎的學者,塞勒並非第一人,2013年三位得獎者中,便包括耶魯大學教授席勒(Robert Shiller)這位大行家。那一年的熱門話題,是諾獎由「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 EMH)奠基人法瑪(Eugene Fama)與行內行外公認的「泡沫專家」席勒分享(第三位得獎者漢森〔Lars Peter Hansen〕亦是憑藉對金融研究貢獻卓越而得享殊榮)。

天衣無縫

法瑪的學說對金融市場參與者影響深遠,而席勒先股後樓,暢銷著作《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2000年3月面世,跟科網狂潮見頂配合得「天衣無縫」;2005年再版,內容增添了對房地產泡沫的分析。美國樓市翌年見頂,由次按和信貸過熱引發的金融海嘯其後更一發不可收拾。然而,記得法瑪說過,席勒這類「淡友」分析資產價格採用的時間框架動輒以百年計,一世紀咁長,誰不能聲稱自己「預見」這樣那樣的泡沫?言詞間盡顯對道不同者的輕視態度。

經濟學家往往好睇唔好食,這從有兩位諾獎得主坐鎮的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LTCM)1998年在俄羅斯債務危機中一鋪清袋可見。塞勒設立基金並親自參與操盤,集中押注細價股,據報過去八年累計回報近5倍,大幅跑贏標普500指數。應屆諾獎得主的輝煌戰績若真的像其基金官網所列格言一樣,乃積極捕捉投資者非理性行為導致的錯誤所致,那麼事實勝於雄辯,法瑪再口硬,恐怕也不能否定有效市場假說漏洞百出,且為善用股民非理性徵兆作出買賣決定的操盤者提供源源不絕的獲利機會。

不乏信眾

問題是,人類行為很難量化,算式、 模型卻令渴望能預測未來的投資者感覺「踏實」,這也許是金融危機屢見不鮮,但有效市場假說依舊不乏信眾的原因。塞勒到底因為在實戰中運用行為經濟學理論登峰造極而取得厚利,還是此君比最出色的基金經理更具投資天賦,單憑結果很難說得準。

一直以來,市場、學界都有不少人嘗試把行為經濟學元素放進有效市場理論,麻省理工(MIT)教授Andrew Lo便致力於推廣他的「自我適應市場假說」(Adaptive Markets Hypothesis),主要論點是隨着新的投資策略不斷出現和互相競爭,市場本身也會持續進化,較優越的策略最終將會「跑出」。

對老畢來說,行為經濟學所以引人入勝,皆因「認知偏差」(cognitive biases)、「規避損失傾向」(loss aversion)一類行為特徵,與許多股民的自身經驗吻合,印證起來極易產生共鳴。

低買高賣

可是,知道這些缺陷不代表可以把錯誤糾正過來,非理性現象因而一再於市場重演。如果人人錯而能改,塞勒在實戰中還有那麼多低買高賣的機會嗎?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