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9月30日

Jeffrey D. Sachs 博集先機

戰爭路上的特朗普

15年前,喬治布殊(小布殊)宣布伊拉克、伊朗和北韓構成了「邪惡軸心」。今天,特朗普在其聯合國的第一次演講中以同樣的貶義詞形容伊朗和北韓。言詞會帶來後果,而特朗普的言詞是對全球和平的嚴重緊迫的威脅,一如2002年的小布殊。

2002年,小布殊因為其在2001年9月11日恐怖襲擊後的反應而飽受讚譽。要鼓動公眾支持戰爭很容易,「9.11」發生之後尤其如此。但在所有戰線上(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和北韓),美國的軍國主義白白消耗着全球信任、生命、金錢和寶貴的時間。而特朗普的方針比小布殊還要好鬥,也更加危險。

和小布殊一樣,對特朗普來說,有好人(美國)和壞人(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伊朗、北韓和侯賽因統治下的伊拉克)。好人要求壞人付出代價,如果壞人不奉命行事,美國就會行使「軍事選項」或採取懲罰性制裁,以執行美國所定義的「正義」。

強硬路線總是悲劇收場

小布殊將這邏輯用於阿富汗和「邪惡軸心」,結果帶來了災難性後果。2002年,美國很快就推翻了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但始終無法維持秩序。15年過去了,特朗普剛剛下令增兵。美國已經在阿富汗投入了約8000億美元直接軍事支出,而事實上,自從1979年中央情報局秘密干預阿富汗,助其刺激蘇聯入侵以來,美國的阿富汗戰爭幾乎從未停止。

對伊拉克的反應甚至更加糟糕。2003年,美國用子虛烏有的藉口(侯賽因被控擁有根本不存在的大殺傷力武器)入侵了伊拉克。在伊拉克,美國也投入了8000億美元直接軍事支出,結果是伊拉克淪為一片焦土,數十萬人喪生,並且起到了和美國自稱的目標完全相反的反作用,讓整個地區陷入了動亂。這兩場戰爭的間接成本(包括老兵殘疾帶來的長期成本)和直接成本大致相當。

小布殊對伊朗的強硬路線也導致結果沒有任何遠見可言。如今,伊朗的地區影響力更大了(在伊拉克尤其巨大,但在敍利亞和黎巴嫩同樣存在)。其彈道導彈開發大大進步了。而其中止開發核武器要完全歸功於奧巴馬總統的外交努力,而不是小布殊的軍國主義和威脅。

小布殊的北韓政策同樣不成功。2002年初,脆弱的1994年美朝協定仍能夠約束北韓開發核武器的動作,儘管美國對協定內容的落實一直拖拖拉拉。小布殊政府中的強硬派對該協定嗤之以鼻,結果,在互相指摘之中,該協定在2002年崩潰了。2003年1月,北韓撤出核不擴散條約,重新啟動了全面武器開發計劃。如今,北韓已經擁有熱核炸彈和彈道導彈。

所有這四個例子都反映了美國的同一個失敗。美國總是看不上談判,認為這是示弱。強硬路線一開始總是深受美國公眾支持,最後則總是以悲劇收場。

而特朗普正在加倍下注。他一上來就宣布要拋棄與伊朗簽訂的核協議。該協議不僅包括美國,也包括其他四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法國、俄羅斯和英國)及德國。拋棄2015年協議將與小布殊拋棄與北韓的協定等量齊觀。以色列和沙地阿拉伯都在不遺餘力地鼓勵特朗普的伊朗政策,但如果協議真的被取消,這兩個國家都將蒙受巨大損失。

在北韓問題上,特朗普採取的方針更加鹵莽,他威脅說,如果北韓不同意放棄核計劃,美國將「徹底摧毀」這個國家。北韓屈服於美國的要求的概率接近於零。引發核戰爭的概率倒是很高並且不斷增加。事實上,北韓已經宣布美國實際上已經宣戰,儘管白宮否認了這一解讀。

拒絕談判因害怕示弱

和小布殊一樣,特朗普徹底顛覆了甘迺迪總統的至理名言。甘迺迪告訴美國人,決不能因為害怕而談判,但也決不能害怕談判。和小布殊一樣,特朗普拒絕談判,因為他害怕示弱;相反,他憑藉威脅或力量現實提出單方面要求。

只要略微具備遠見卓識,就不難看到伊朗和美國能在許多方面進行合作,而不必彼此對峙,甚至引發戰爭。實現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兩國方案也有助於緩解伊朗的反以立場。

在北韓問題上,金氏政權試圖用核武器來威懾美國領導的顛覆行動。這樣的擔憂並不完全沒有道理。畢竟,美國顛覆過,或者至少試圖顛覆過反對的無核政權,包括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和(未獲成功的)敍利亞。北韓政權已經明確宣布,它要追求與美國的「軍事對等」,以避免同樣的結局。

美國存在一種脫節於當今地緣政治現實的軍事實力自大,這令美國常常討不到好果子。軍國主義屢試屢敗,並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危險。特朗普就像一位邪惡的自戀狂,他要獲得的是即刻的滿足和政治「勝利」。美國最近的戰爭提供了即刻的滿足,但隨後很快轉變為悲劇──從波峰到波谷的轉變只是一瞬間。如今,美國又一次走上了這條路,將和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對手發生碰撞,這種狀態將一直保持下去,直到其他國家、其他美國領導人,以及公眾觀點把這條路堵死。

有一條更好的路:與伊朗和北韓也進行關於共同安全利益的直接的、透明的、客觀的、不受美國軍事威脅的談判。敍利亞、利比亞、以色列、巴勒斯坦、也門和其他地區的衝突也是如此。而談判的場合也是現成的:1945年,為了給在戰爭與和平之間來回搖擺的世界談判解決辦法而成立的聯合國安理會。

作者為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教授、衞生政策與管理教授、哥倫比亞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方案網路主任。

Copyright︰Project Syndicate, 2017

www.project-syndicate.org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