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9月28日

梁嘉麗 FinTech脈搏

駕馭金融科技 提升專業地位

近日跟幾位銀行高層聊天,話題三句不離金融科技(FinTech),加上早前特首林鄭月娥出訪英國,在行程中與英國簽訂了「金融科技橋樑」協議,促進兩地推動金融創新的合作,FinTech在金融界中的「火熱」程度再被推高。對業界人士來說,要駕馭「火熱」的FinTech並不容易,人才不足往往是阻礙發展的絆腳石。

數碼科技的發展讓創新的營運模式應運而生,為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動力。與此同時,數碼浪潮也捲走了不少傳統的業務及其經營模式。不論是百年老店,還是中小企業,若然不接受轉變和數碼化,難免會被市場淘汰。同樣的道理,亦可應用在銀行及金融業中,甚至在個人層面或職場上。為免遭淘汰,「轉型」就是出路。

以金融服務業為例,科技的應用已為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金融科技公司的出現,為借貸、存款、支付、投資、外幣買賣和滙款等不同的範籌,帶來了全新的運作模式。為了「迎戰」,銀行業務也正在「轉型」,積極在各方面應用自動化科技,從金融數據分析到金融軟件,以至自動化處理和支付平台,務求滿足熱中於數碼科技的客戶群。

在此趨勢下,打算長期在本地銀行業發展的從業員,又怎能不好好正視金融科技發展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所帶來的影響?

香港銀行學會早前訪問了400名業界人士,並發表「銀行業人才培訓和發展調查」,結果顯示,五成半受訪的銀行及金融從業員認為金融科技將為整個行業帶來機遇,其中以職位較高及任職管理層的受訪者為主。視金融科技為威脅的受訪者雖然只得一成半,但當中卻以擔任主任級(Officer)或前線崗位的職員為主。有四成受訪者表示金融科技會在未來十年取代由人力擔當的職位,當中亦以年資較淺和職位較低的受訪者佔多數。

從業員仍既愛且怕

從調查結果來看,業界人士對金融科技似乎仍然抱着「既愛且怕」的態度。他們一方面認為金融科技發展會帶來正面的影響,但部分從業員(尤其經驗較淺和較基層的員工)卻不肯定自己能否在數碼發展中獲益,他們甚至會憂慮工作的崗位遲早會被科技和自動化取替,長此下去,銀行業將會難以吸引新人入行,情況值得關注。

人才是推動任何產業的關鍵元素。香港的金融人才雖然已達到世界級水平,但同時擁有數碼技能、金融業經驗,以及管理才能的金融科技專才,人數卻並不多。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調查指出,87% 受訪的本地行政人員稱難以聘請及挽留金融科技人才,比例高於全球平均值的80%。

雖然人才短缺的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但相關的培訓工作卻能有助擴大年輕從業員向上流動的空間,消除他們對金融科技發展的疑慮,亦有助紓緩人才荒。「銀行業人才培訓和發展調查」的結果顯示,八成的受訪者認為專業培訓的需求將會不斷上升,而當中金融科技和網絡安全更被視為三大專業培訓項目之一,這正好說明從業員對相關培訓的需求和期望。

精簡培訓 毋懼市場轉變

不過,調查結果也顯示,超過八成的受訪者認為業界必須為僱員精簡培訓路徑和安排,以避免出現重複培訓和資歷過多的情況。因此,我們必須正視金融科技相關培訓的需求,提供精簡培訓路徑和安排,以單一的通用資歷基準(common qualification benchmark)代替零散的課程,讓從業員能輕鬆和有效率地提升專業地位,駕馭市場轉變。

香港銀行學會計劃於明年在「銀行專業會士」(Certified Banker)專業資格中加入金融科技相關的課程,以支持本地銀行及金融業人才的持續發展。我們與業界在本星期五舉行「香港銀行家峰會」,屆時將與業界探討金融科技發展相關的議題。峰會今年以「駕馭轉變 重整策略重點」為主題,邀請了本地監管機構和各大銀行的行政總裁參與,歡迎業界人士登記參加。

作者為香港銀行學會行政總裁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