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6月8日

John Mauldin 前沿思考

退休保障不見有 長命百歲更添憂

筆者今期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告訴大家。好消息是各位讀者和你們的子女將會比想像中活得更長久,壞消息是你需要找方法應付這些生活開支。

筆者團隊成員讓我看看世界經濟論壇(WEF)一份題為《我們將活到100歲──怎可養活自己?》的白皮書。忠實讀者都知道,我多年來一直都說人類可以更長命,並經常在問要怎樣才能應付相關開支,很高興WEF終於看到這個問題。

這份白皮書有些資料很有趣,是筆者沒有在其他地方見過的。首先,WEF按出生年份劃分人均預期壽命,例如1947年出生的人預期壽命是85歲,1977年是94歲,2007年是103歲。

筆者之前與大家曾經討論過的,未來幾年應該會出現一些可以延長人類壽命的重大醫學突破,不過就我所知這份報告沒有計入相關考慮,而是採用延續目前趨勢的方法進行估算,因此他們的預期應該比較保守。

百歲老人不再罕見

此外,預期壽命不單有平均數,也有中位數,而白皮書中劃分的組別有一半的人壽命預期比中位數長。大部分現存的兒童都可以親眼看到二十二世紀,部分年輕的千禧世代更可能經歷三個世紀。

如果能夠實現,那真的令人驚訝。在2007年出生、今年10歲的日本兒童有50%機會活到107歲,那就是2114年,其他先進國家的情況也相去不遠,而且醫學日新月異,意味日後老年生活質素無論在肉體和精神上都可以有很大改善,人類不只是在延長存活時間,也是在延長健康時間。

癌症很可能在5年後就不再是不治之症,而對付心臟病、老人癡呆、脊髓損傷等健康大敵也有很大進展。

也有一些公司正在研究「中年之泉」(Fountain of Middle Age),希望延遲或者逆轉老化過程,雖然不可以讓人回到青春期,但能夠保持在50歲左右聽起來已經相當不錯。

另外還有BioTime此類公司在研究「催生組織再生」(Induced Tissue Regeneration /ITR)技術,可以逆轉細胞時鐘。以前,這些都是科幻小說內容,今天就是單純的科學研究,而且已經開始跳出理論範疇,走向臨床實驗的大門。

而且,我們不需要等很久,很多抗衰老的技術突破可望於未來5至10年推出市場,大家可能會比現在所想的活得更長和更健康,這當然令人高興,問題是,我們將需要為延長了的壽命準備更多生活費。

萬億缺口如何修補

對人類來說,能夠重拾年輕當然是好消息,但同時也附帶不少挑戰。

未來的老年人口將比目前我們所能負擔的多很多,尤其是現在無論公共或者私人退休金的都出現重大資金缺口,如果每年再增加數百萬老人,問題將變得難以想像地嚴重。

WEF的白皮書嘗試展示如果目前趨勢持續,個人退休資金短缺情況會變得多糟糕。目前社會保障、僱主提供的退休保障計劃,以及個人退休儲蓄所提供的退休收入,與應有水平相差甚遠。

上圖的小丘代表退休計劃所需的資金與現有實際資金的差距,深藍色代表2015年的缺口,淺藍色代表2050年的預期缺口。這8個國家當然不代表全世界,WEF選擇他們不過是因為他們有相關資料可供參考。另外這個圖表不包括最富有的10%人口,以反映出一般人的情況。

到2050年,這8個國家的整體退休資金缺口就會達到400萬億美元(約3120萬億港元),只是這個數字太離譜,筆者覺得不會出現,某些退休計劃肯定會破產。而且,上面說的都是私人退休金,不包括政府和無撥備債務的缺口,如果計入這些,全球退休金缺口還要再多數百萬億美元。

現時退休年齡通常在60至70歲之間,但現在已經很多人活到80至90歲,將來更可能是100歲或以上,退休年齡可能要延後。

研究改革勞工市場

WEF指出,根據現行政策,撫養比率(dependency ratio)將從目前的8︰1降至2050年的4︰1,意味每名退休人士需要四個活躍工人支持,當中包括了發展中國家和前沿市場,單是先進國家比率將是2︰1左右。

這種比率在現實中根本不可行,WEF也這麼認為,建議政治領導人馬上研究如何有效改革勞工市場,讓長者可以延長工作壽命。

換言之,一般人如果想65歲就停止工作享受人生,可能無法如願。不過,筆者倒覺得沒所謂,我現在67歲,仍然熱愛工作,未來數年也不打算停下來,但很多人沒有選擇,例如健康出了問題,或者職位被機器取代。我之前提到的醫療突破會有幫助,但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推出大眾市場,有些人可能等不到。

另一方面,單是增加儲蓄也不是辦法。利率受供求影響,當很多想借錢出去,但沒有人想借入,利率就會被壓低,就如目前接近零水平的利率環境。

零息政策的部分理據在於它迫使資金流入風險資產,從而刺激經濟,目前看來受刺激的只有資產價格,到某個時點,那些過分承擔風險的人將要面對惡果,其中將包括退休基金。

預期壽命增加將令人想儲更多錢,只是他們所儲的錢主要是用來充實自己的退休計劃。英國《每日郵報》幾周前有一段新聞警告美國人要小心機械人搶走他們的飯碗,指美國預期在2030年前有38%的職位回備自動化設備取代。

自動化技術搶飯碗

不過,據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估計,人工智能(AI)將取代83%的低薪職位,這麼高的數字不知從何而來,但無論是高是低也令人擔憂,而且美國目前創造的職位並非很多人想再看到的高薪製造業職位,現在的確有很多公司回流,但帶回來不是職位,而是自動化技術,因此需要的工人也比以前少得多。

麥肯錫環球研究所去年12月發表了一個報告,全球目前有12億受僱人士,相關工資達到14.6萬億美元工資,其中一半將會受到科技發展的影響。此外,金融服務業職位估計也會有61%被取代,可能受影響的人需要思考應對方法。

那美國創造了什麼職位?80萬個侍應生和酒保職位,製造業職位只有10萬個。筆者有子女在飲食行業工作,可以告訴大家他們的工資僅夠自己餬口,更不要說照顧家庭或為退休儲蓄。

換言之,筆者並不認為我們可以靠投資解決退休資金準備不足的問題,延後退休年齡才是正確的答案,儘管年輕工人的工作機會可能因此減少,但出生率低所倒置的工人短缺將會令勞工市場做出調整,只是需要一些時間。

未來會怎樣都是一個預測,沒有人可以說準,我們現在確切知道的,是現在無法持續的情況日後不會變得可以持續,退休保障已經岌岌可危,可能不久的將來就會崩潰,美國人的焦慮日益嚴重,在飯碗可能不保,退休生活可能沒有保障下,還要面對將來很大機會出現一個提倡加稅而不是減稅的政府。

以為這些是天方夜譚?等到危機真正到來,你就會知道這個世界一切都有可能發生。當你走投無路,手上只剩下幾顆子彈,而敵人不斷逼近,你的腦袋自然會千迴百轉,想出所有脫離威脅的可能。

在10年內,我們就要面對這個局面,想一些以前從未想過的,做一些以前從未做過的,而且不只是美國,全世界也一樣。無法想像的事將於科幻小說中的技術一同降臨,信不信由你。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

John Mauldin擁有極強洞察能力,擅長解構複雜的金融現象,每周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見解,極具參考價值。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John Mauldin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內容由《信報》翻譯。逢周四在《信報》及信報網站www.hkej.com刊出。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