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6月2日

李捷龍 市場觀點

中國政策持續寬緊轉換

近年中國經濟政策一直受制於「時行時止」的格局,政策要「行」,以確保經濟增長步伐夠快;政策要「止」,因為政府深明經濟增長是由急劇的信貸膨脹所推動,長遠涉及風險。

中國政府力求社會繁榮安穩,經濟增長實屬當前要務。然而,當局借鑑其他國家經驗,明白信貸急速膨脹可釀成金融危機,令經濟增長迅速放緩。只要經濟增長無礙,當局注意力將轉移至金融業的風險監控,其中包括控制房地產市場的投機行為。

償債比率逐漸上升

當局推行的政策確實十分成功,近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比預期快,但當收緊政策時,卻未能達到預期的控制效果,債務相當於GDP比率已逐漸上升至256%,高於8年前的141%。

年初,中國經濟迎來強勢開局,GDP增長率達6.9%,工業生產增幅亦達過去3年之冠──難怪政府可再次收緊政策。監管機構加強對金融業灰色地帶的監管,以及收緊流動性以提高利率,這正是引證宏觀環境已達「最佳狀態」的另一情況,環球通貨再膨脹的勢頭已經減弱。

隨着政策逐步收緊,償債比率逐漸上升,風險自然增加。償債比率現已升至企業收入的20%(金融危機前水平為13至14%),沉重的債務負擔已蓋過利率下跌的影響。現時當局收緊政策,令企業更難以償債,拖累經濟表現。

我們預計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會繼續放緩,事實上,放緩的趨勢似已開始,4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較3月份回落。在龐大債務下,煞停經濟增長難免會有風險,但這意味當局將對過度放緩所產生的風險保持警惕,在必要時重啟保增長政策。依此推斷,當局來年會留意主要已發展經濟體收緊貨幣政策下的風險。

資本賬仍相對封閉

在此環境下,其他資產例如大宗商品價格及澳元等亦難免受到牽連,中國資本賬仍然相對封閉,因此環球衝擊將主要體現於「實際」經濟影響而非資金流;另一方面,大家不宜過早就近期趨勢再作預測,中國近期的經濟放緩是「人為」所致,維持足夠的經濟增長比控制信貸膨脹重要,這意味着政策會在年底重大政治會議前逐步放寬。

作者為新加坡銀行首席經濟師李捷龍(Richard Jerra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