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5月15日

王健林 經營之道

富而思源 義在利先

民營企業家賺大錢真正的秘訣,就是帶頭承擔社會責任,帶頭做好人,帶頭做好的企業家。新階層人士為什麼要帶頭承擔社會責任?我認為有幾個原因:應該富而思源、做到義在利先、追求財富品質。

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我們就要思索,我們的財富是怎麼來的,是不是單純憑個人本事掙來的?這是一個命題。

我經常在公司裏講這一句話:中國聰明人口的比例不會是現在就10%,30年才1%,應該說聰明人口的比例差不多;而為什麼改革開放前,就沒有人富裕,現在卻有這麼多的富人?大家應該想到,我們獲得財富最根本的原因是源於改革開放和富民政策,沒有小平同志推動改革開放,沒有「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你就沒有本事去發揮。這如同演員沒有舞台,你怎麼去表演呢?所以沒有改革開放這個大舞台、大環境,我們不可能有這麼多人先富起來,這是最根本的原因。

先有舞台才能去表演

當然,也要承認個人的作用。同樣是一個大舞台,同樣是小平同志推動改革開放,為什麼只有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呢?在同樣的環境中,個人有本事,有聰明才智,就獲得了財富。然而,最根本的還是黨的富民政策和改革開放,所以我們不能有「覺得成功完全是依靠我自己的本事」這樣的精英意識,瞧不起普羅群眾。正因為知道我們的財富是來自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所以作為先富起來的人,理所當然要富而思源,感恩國家,理所當然應把財產當中的一部分拿出來回饋社會。

改革開放給我們國家帶來了什麼?我認為,改革開放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產生了民營企業,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民營企業,就不會有新階層人士。因此,民營企業人士就成了改革開放30年來最大的受益者,當然要帶頭承擔社會責任。

不管做什麼企業,都是在做生意,做生意就有做生意的規矩,那就是賺錢,不賺錢的企業是不道德的,違背了生產經營的基本準則。不過,是不是我們在賺錢當中就要利益高於一切,或者說股東利益最大化?這值得思考。西方在30年前最流行的一個詞是「股東利益最大化」,現在我們有些上市公司的老闆和董事也這麼講,這是錯的!比如一家製藥廠不加任何措施,將污水直接排放到河裏,這樣做是賺錢了、股東利益最大化了,但社會利益最小化了、人民利益最小化了,怎麼辦?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因此我認為,在做生意的時候,賺錢是基本準則,但是應該義利兼顧、義在利先。古人說「義利兼顧,義在利先」,就是要我們一定搞清楚「利」和「義」哪個在前面,不能賺黑心錢。義利兼顧是我們中國商人傳統的美德,作為現代生意人,我們確實應該好好思考,明白兩者的辯證關係,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其中的「道」就是「義」,就是道德,在有道的前提下,賺更多的錢,多多益善。所以我們做生意,要學會選擇,社會責任在前,賺取利潤在後。

我認為,賺錢有三個目的,或者說財富有三個層次。做生意為了什麼?為什麼要賺錢?其實是有高下之分的,最基本的層次,賺錢為自己,這個「自己」當然也包括家人,讓全家活得更好、舒坦點。這沒有錯,但這不是高層次。我前兩天去武漢參加中部博覽會,在武漢市最繁華的主幹道上看到一個大幅廣告,是樓盤廣告,廣告詞是:「賺錢不享受,為什麼?」內容是說,我這個樓盤很好,你賺了錢就應該享受、買樓。其實這話不錯,這是所有做生意人當中最基本、最簡單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一開始做生意的時候,也沒有多麼大的志向,只想要我的家人和我的員工活得更好一點就行了。

第二個層次是賺錢為名利。賺了1000萬元就可以使自己過得更好,但賺了一億元、兩三億元,賺得更多的時候就不是為了自己瀟灑,而是為名利。有些人為什麼賺到10億元、20億元還在奮鬥?對他們來講,賺錢不是為了享受,不是為了自己,是有更高一層的追求,是為了揚名立萬,為了證明我行,這個行業裏我是精英。

最高層次賺錢為社會

最高的層次是賺錢為社會。最近30年來,歐美尤其是美國比較流行的一個詞是「社會企業家」,這指出了企業家賺錢的最高層次,賺錢就是為了社會,為了成為社會企業,為了成為社會企業家。

美國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開始了一場關於財富觀的大爭論,也是一場思想運動,發起者是美國著名企業家及首富「鋼鐵大王」卡內基,當時他宣布把自己的所有財產捐給慈善機構,他說過:「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他這種做法在當時還不被很多人理解,有很多人批判他。然而,在爭論中,人們逐漸認識到卡內基是在弘揚慈善文化,這是一種新的財富觀,就是一生追求財富就是為了貢獻給社會,這個思想現在成了美國財界的主流。

我舉三個例子,一位是比爾.蓋茨,500多億美元的資產,他宣布財富只留一點給兩個孩子,剩下全部捐出來成立「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另一位是「股神」畢非德,他不但把自己的四五百億美元捐出來,而且把自己的錢捐給了「蓋茨基金會」,因為他通過十幾年的觀察,發現「蓋茨基金會」非常專業,他覺得自己做基金做不過蓋茨,就把錢全部捐給該基金,連名字都不留。還有曾任美國財政部長的保爾森,他亦曾是美國高盛的首席執行官,按照約定他擁有該公司20億美元的期權,但就任財政部長時,他把20億美元全部捐給了慈善機構,當時他的一句話令全世界都意想不到:「我有兩個女兒,你們知道我是多麼愛她們,所以我把錢捐給了慈善基金。」大家也許很不理解,這話怎麼說反了?他的意思是:正因為我愛她們,所以我希望她們能獨立,這就是財富的品質。美國已經形成了這樣一種文化,就是富人如果不做善事,不把錢捐出來,會受到輿論譴責,壓力很大。

萬達集團創辦人兼董事長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