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4月27日

盧志威 鴻鵠財誌

人工智能殺到 「我們」如何自保

人工智能(AI)實在太火熱,最近各大科網巨頭,紛紛加大投資在相關項目,亦令筆者不禁細想,究竟十年之後的AI,可以發展到什麼程度?又有多少人類從事的工作會被取代。

投資買的是未來,人工智慧是值得投資的項目,問題是所謂的「舊經濟」,在這個浪潮中會受到多少衝擊,以往香港有所謂「發三師」──醫師、律師、會計師的說法,而這三師正正在AI浪潮中受到直接衝擊,雖然高級三師的能力,難以用數據、程式量化,但基本功如睇文件、測量身體基本狀況、入數對數,都是可以量化,做得更快更準,在未來幾年,初級三師的實際需求將大大減少。

「初級三師」需求或大減

部分專業技術,可以通過發展「特定市場」(niche market)的方式成為護城河,馬雲也說過人工智能可能被過分吹捧,人類不要愚蠢到跟機器比力氣、跑得快、計算得更快更準確,這些都沒機會得勝,機器永遠記得比你牢,永遠比你算得快,永遠不會生氣。

如果因為輸了圍棋就恐慌,那麼筆者可以用另外一個比喻,就是200多年前汽車面世,正式宣布機械跑得快過生物,當時就應當害怕,現在我們不會因為跑得慢過汽車而傷心,為何要對比輸圍棋傷心?

我們要開始預備,愈來愈多的事情是機械會做得比人好,而當中總有niche market是機械(暫時)難以步入,這個市場凹位就是生存空間。套用在投資市場,做deal就是機械比較難以進入的領域,一些特定、只此一家的產品,就算人工智能算得再盡,就是買不到,所以IPO、私募基金,對於AI的防衞性都較強。

增加長線投資也會是一個方法,交易次數愈多, 被人工智能抽水的機會愈大。根據長線觀點,如看好一個公司,買入後不動,其實可以任由AI炒來炒去,因為反正不是看幾個百分點,而是睇幾十個百分點,這個觀點不會因為AI的介入而產生改變,除非AI勁到連公司基本因素都扭轉,那就真的無話可說。

增加長線投資抗AI

為了研究人工智能,看了幾本科幻小說,經典之作當數I, Robot,其中一章被改編成電影《智能叛變》,講述AI已經可以高度發達,而人類用機械人三定律約束,包括(1)機械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者不得置人類於危難中;(2)機械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除非與第一定律衝突;(3)機械人可以在不與第一、第二定律衝突情況下維護自身存在。

有用手機、電腦的朋友應當知道,無論設計多麼完善,千萬次實戰中總有bug(程式錯誤)的可能性,假如有一天,AI認為人類是愚蠢的存在,過度繁殖、消耗資源本身在慢性自殺,然後得出限制人類數目,或是把生存定義為《廿二世紀殺人網絡》般,把人養在培養糟中吊命,才是令人類族群得以延續的最有利選擇,相信它們會毫不猶豫執行這類「保護人類計劃」。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