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1月3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央行同炒鬼都要𥄫實煤老闆

11月2日,周三。本報社評論通脹回歸,指通脹乃債券「天敵」,投資者不願意在物價「蠢蠢欲動」的環境中押重注於債券。有人開了個頭,老畢最愛食住上,補兩筆樂為之。

英國10年期債息8月低見0.518厘,執筆時約1.2厘,即係兩個幾月從低位抽升1.3倍,但仍未重返6月23日脫歐公投當天的1.373厘水平。反觀社評提到的另外兩個發達國家澳洲和美國,10年債息同期升幅雖遠不如大不列顛誇張,但都已升穿脫歐公投日水平,執筆時分別處於2.3厘和1.8厘水平。顯而易見,這段日子債息走勢跟市場對通脹的預期同步向上。

天敵vs良友

債券收益固定(孳息〔投資回報〕則因買入價不同而有高有低),通脹上升等於投資者持有債券所獲收益的購買力受到蠶食,通脹乃債券「天敵」,半點不假。同一道理,由於債券收益不會隨物價升跌而有所變動(抗通脹債券〔TIPS〕例外),說通縮乃債券「良友」,同樣貼切不過。

在通脹升溫環境中,債券投資者會要求更高的回報,以彌補購買力被物價上升侵蝕。不過,已經持有債券的投資者並沒有這個選項,理由是他們於買入一刻已用當時的價格鎖定孳息水平(回報率)。對此輩而言,在市場沽出債券要承受資本損失,繼續持有則要忍受固定收益遭通脹蠶食,當真沽又死唔沽又死。

有興趣做債主而尚未入市的投資者,着眼的是債券提供的固定收益能否抵消通脹;換句話說,債價要跌至什麼水平,孳息(回報)才會升至最低限度能跟通脹看齊。

講開通脹通縮,社評提及中國步出持續四年半的「上游」通縮困局;隨着去產能見成效,內地多個資源大省更呈現經濟增長逐季加速的勢頭。這是另一個有趣話題,值得跟進。

「上游」相關性

所謂走出「上游」通縮困局,指的乃內地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經歷四年半持續下滑後,終於止跌回揚,9月份按年上升0.1%。香港人看這類數據,焦點只會落在中國,對其他地區「上游」價格有何變動,斷估冇乜人理。卻其實,PPI持續下跌(「上游」通縮)並非中國獨有現象,過去四五年整個亞洲地區都是這樣,南韓、印度、菲律賓、泰國、台灣無不如此。

換句話說,亞洲區「上游」價格相關性甚高,那跟資源商品過去幾年陷入熊市自然有關,但若非區內國家貿易關係日益密切、競爭愈來愈大、供應鏈整合「天衣無縫」,PPI走勢當不致像一個模般倒出來。

大家去買嘢「濕平」,正常嘅只會留意貨品零售價,唔正常嘅先會深究產品出廠價。這樣說並無貶意,一般人只會在意自己個荷包,除非係行家或經濟學者,否則誰會關心製造商的邊際利潤?

近年來,全球雖然都十分關注通縮威脅,但屬於零售層面的消費物價指數(CPI)面對的是通脹似有若無(disinflation),即價格升得比以往緩慢,但並非價格下跌;屬於批發層面的PPI,面對的卻是如假包換的通縮(deflation),即價格一年低過一年。

從生意人的角度去諗,CPI不變或微升,而PPI則持續跌了四五年,從事「下游」即消費相關環節的業者,即使經濟差過以前、需求今非昔比,單從邊際利潤考慮,CPI與PPI差距拉闊,對改善盈利能力不無好處。

直接受到「上游」通縮衝擊的營運商,大都處身飽受產能過剩困擾領域,也就是當下受惠於內地去產能的煤炭、鋼鐵一類產業。以亞洲諸國PPI相關性之高,內地走出「上游」通縮困局,中國的左鄰右里相信亦大有機會目睹PPI止跌回升,連帶CPI都會面對上升壓力。

炒風熾熱

唔使老畢講大家都知,煤炭、鋼鐵板塊近月炒到飛起,在恒指、國指表現最佳股份中經常榜上有名。

炒鬼呢頭發誓唔高追嗰頭貴貴搶不在話下,依家睇嚟,連好驚通縮的央行大員也要𥄫實煤價鋼價,求神拜佛啱啱翻身的山西煤老闆千祈唔好轉個頭又「走佬」,行業復甦曇花一現。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