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9月27日

顏至宏 解牛集

深圳發展前景超越香港啟示

面對香港近年發展幾乎停滯不前、社會內耗不斷的局面,確實令人感到焦慮。筆者近年因比較頻密回內地進行考察和學術交流,發現廣東省隱隱然成為未來全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也最蓬勃的地區;顯露出了作為全國經濟、金融和創新中心的雛形,值得我們注意。

目前,深圳市南山區的人均年收入已超越香港。據去年深圳南山區六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禮上,該區區長發表的工作報告透露,2014年區內人均GDP達到30.87萬元,為市平均水準的2.1倍,超越香港,追貼新加坡。

對於廣東省珠三角地區的持續發展,香港如何找到本身的未來發展定位,無疑是當務之急。

「兩創」在廣東獲成果

自從中央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後,「兩創」在中國北部省份的執行情況並不理想,反而在南方廣東,尤其在深圳取得可觀成果,帶動珠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

究竟深圳這個城市的經濟能量有多大?很顯然,深圳目前是全中國(甚至可說全球)吸引資金和人才最熱的地方,資金和人才增長速度比美國加州矽谷還快;加上進駐深圳的國內外企業,估計未來五、六年,深圳常住人口可增至約3000萬,為進一步發展奠下新基礎。

目前,深圳已開始把市內優秀的企業和人才向外拓展。比方說,華為決定把終端總部遷到東莞松山湖區,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因為華為進駐東莞後,有助帶動其他一些高科技公司進去,只要廣東省政府有政策配合,加上能夠再有兩所頂尖高校在松山湖設分校,可望把東莞的經濟拉上一個新發展台階。

深圳以前只有深圳大學,後來設立了幾所研究生院,包括北大、清華等研究生院,但力量始終有限,起不到很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有一些突破性發展,即北大擬在深圳南山設立大學本科學院,只要其取錄分數與北京校區沒有太大差異,相信可以把全國最優秀的青年學生吸引到深圳來,為深圳持續發展提供更多優秀人才。

從過去城市發展的經驗看,當地要搞創新和創業,若缺乏優秀的高校學生、活躍的思維腦袋,結果都是徒然。

較早前筆者曾分析中國的「洗澡」(BATH),也就是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騰訊(Tencent)和華為(Huawei ), 可對應美國的「旗子」(FLAG),即臉書(Facebook)、領英(LinkIn),亞馬遜(Amazon)和谷歌(Google),是帶動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一股非常重要動力。

以阿里巴巴為例,該公司無疑是一家很具爭議性的公司。但排除這些爭議性,純粹從企業誕生到壯大的歷程看,阿里巴巴可以說是一家相當具代表性的企業,代表了中國的草根從互聯網中突圍而出。它與國有企業不同,阿里巴巴主要是由民間資金和民間創業與創新的腦袋發展出來,其後躋身到企業巨人之列。這類公司目前在中國還是非常少,如果中國能夠有多幾家這樣的企業,只要三幾家,就足以帶動一個城市的快速發展。

深圳近年發展一日千里,無疑是得益於科研和創新的拉動。唯一可惜的是,近幾年,深圳的房地產價格飆升得十分厲害。

可幸深圳周邊地區還有不少可供其發展的空間,像東莞和惠州。事實上,今日惠州也有幾個優秀企業,包括新中新電子技術開發、TCL顯示科技等。惠州目前缺乏的,是一、兩所優秀的高等院校。

華為目前已進駐東莞,惠州也露出了進一步發展的苗頭。可以預估,一旦深圳在鄰近的地區拓展達到飽和(也許未來20年),再發展的空間就要轉到珠江西岸,即中山等地。筆者覺得,中山與珠海比較,中山的發展底子更勝一籌。同樣,中山也是缺少了一、兩所優等高校,以培育人才。

筆者看到,整個珠江西岸發展最具潛力的地方可能是橫琴。由於橫琴是一個自貿區,有很大的政策優勢。然而,目前,橫琴在工業和知識型產業的引進上還未見好成績,反而因為自貿區的「身份」吸引到不少房地產開發商湧往,投入大量資金到房地產領域,推高了當地樓價。如此情況下,只有高附加價值的企業才有能力進駐,不排除是當地政府未來需要面對和解決的一個發展樽頸。

香港須找出發展定位

總括來看,廣東深圳已慢慢發展成為一個經濟、金融和創新的中心,活力充沛的廣東省也成為帶動中國整體發展的一股最重要新力量,甚至比長三角和渤海灣經濟區更有活力和動力。

過去,深圳靠香港帶動發展與轉型,如今深圳的發展前景隱隱然超越香港。估計未來十年八載,區內深圳市人口將增至3000萬;中山市也有3000萬,加上佛山、東莞、惠州以至珠海等地,光是珠三角人口逾一億,整個廣東省人口高達一億五千萬以上,香港人口只有七、八百萬左右,如何在珠江經濟區找到發展的定位,找到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增長點,已然刻不容緩。可以說,香港如今已到了「不進則退」的十字路口。

看到兩創──「創新」和「創業」對拉動深圳,尤其是南山的經濟增長成效極為明顯,不禁使人詰問:香港有這麼好的資本市場和腦力,為何這幾年看不到亮麗的經濟增長點。有人說是因為政府很多支援高科技和創業的政策在立法會被「拉布」給耽誤了,因此無法提供足夠資源支持這方面的發展。這裏,我們不去碰這個爭議性的政治問題,從發展角度看,創新和創業相當一部分還是要靠政府帶頭,去結合產業、學界和資本市場,創造合適發展土壤。

香港政府應主動出擊

香港和美國不同,美國許多成功的科學園,基本上是產業、學界,加資本力量去推動,政府很少主動領頭去做這方面的項目,主要原因是政府力量和資源有限。香港基本上是學界,如香港科技大學、中文大學、香港大學等,以及科研機構,如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研發能力不弱,加上資本運作能力又名列世界前茅,缺的只是足夠的科技產業。

香港比鄰深圳,深圳又是幾個最大的科技和金融公司的總部所在地,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有不少科研項目,是由深圳高科技公司委託,如華為和騰訊,代表在這些領域,香港科研機構做得不差,而且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準。深圳,尤其是南山,最近整個營運成本增加不少,和香港之間的差距已經減少,政府應該主動出擊,將這些國內科技公司的研究發展部門搬過來香港。以前香港有不少舊廠房可以改建成為科學園,真正做到「騰籠換鳥」,讓科研高科技在香港可以成為另一個經濟增長火車頭。

金融科技帶動經濟發展的成效很明顯,但能否取得成功,除了取決於民間機構的投入,主要還看政府的投入資源和推動力度。可以看到,香港特區政府在支持科研創新的投入,力度上還是要加大。香港不是沒有人才和技術,但對於未來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科技創新,一定要以香港年輕人的未來為優先考慮,大家放下不必要的政治內耗。

筆者冀政府和新一屆立法局議員能看到香港面臨的挑戰,香港經濟要多元化,而兩創(「創新」和「創業」)和金融科技,應該是香港很快能看到成果的兩個明星產業,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相互協商合作, 來為未來香港年輕人製造更多高收入的工作機會。

﹝本文由科大商學院傳訊部筆錄,顏至宏教授口述及整理定稿﹞

作者為香港科大商學院財務系客座教授、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互聯網金融總監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