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8月19日

施博文 CFA投資視野

正視主動型基金的「價值」

很多人都忽略一個事實︰部分的統計顯示,多達86%的主動型基金表現遜於基準,但從定義上來說,真正的被動型基金全部表現都遜於基準。為什麼?因為除非被動型基金進行某類主動投資,或不收取任何管理及行政費,否則這些基金的表現必然落後於基準。

被動型投資坐享其成

在市場爭論主動與被動型投資的優劣時,投資者和監管機構都忽略一個重點︰如果沒有主動型投資,被動型投資根本不能為任何人帶來利潤。實際上,被動型投資者只是「搭順風車」,待主動型基金經理努力研究後坐享其成,但所付出的代價卻遠低於研究投資所需的開支。投資界媒體從未注意到這個道德問題,或關注這個實際上「補貼」被動型投資者的情況,對主動型投資者是否公平。反之,媒體質疑主動型投資的價值,而從不承認如果沒有主動型投資,被動型投資根本不會存在,更遑論蓬勃發展。只有在市場走勢變動時,被動型投資者方可獲利,而主動型基金經理正是市場變動的功臣。

主動型投資者為市場定價(Price Discovery),是一項高成本和高價值的活動,而被動型投資者只須以甚低費用便可從中受益,而且是全面受益。晨星資料顯示,自2007年以來,全球被動型互惠基金的管理資產總值飆升320%,至6萬億美元;但主動型管理基金同期增長卻顯著放緩,只有54%,管理資產總值為24萬億美元。

今天市場的競爭環境對被動型基金有利,但被動型投資要繼續蓬勃發展,主動與被動型投資市場必先取得平衡。監管機構可發揮什麼作用?當局日後在考慮如何規管市場時,須注意兩者並非處於公平的競爭環境。歐洲監管機構已就主動型基金經理的投資收費採取行動,但對於可坐享其成的被動型基金收費,為何卻不以為然?

目標主導策略看長線

主動型基金經理無疑須深切反省,重新評估應在哪些範疇提供增值及如何增值,而首要改善的或許是投資表現。被動型投資的出現和日益普遍的主因之一,是主動型基金的存在價值不外乎是與基準的按季表現比較。從數學的角度來看,在扣除費用後,表現落後基準的基金必然會多於表現領先的基金。主動型基金經理的存在意義是否只限於比較基金與基準表現?為何不致力實現增長與價值,以及恰當運用資本市場,即把資金調配至風險調整後回報最佳的市場範疇?這才是投資管理業為社會帶來的真正價值,而被動型基金經理根本無參與這項崇高的任務。

最優秀的主動型基金經理採用目標主導的策略,集中於長遠投資目標。畢竟,在持續低息的環境下,主動型基金經理需要制訂與其價值相稱的收費模式。目前,管理費佔投資回報的百分比實在過高。

現時基金業界正爭相調低收費。舉例來說, 歷史悠久的知名主動型投資管理公司Fidelity Investments近日宣布,調低27隻指數互惠基金和交易所買賣基金的收費,以吸引更多資金流入被動型投資策略。此舉無可厚非,因為投資者已經表態,他們日益追捧被動型基金,多於成本較高但未能提供預期價值的主動型基金。Fidelity Investments的發言人表示,他們仍「相信主動型管理的優勢」。現實情況是,如果不能提供價值,則無任何優勢可言。

聚焦投資回報棄基準概念

筆者認為,若業界不正視這個「價值」的問題,主動型管理基金勢必繼續收縮。貝萊德首席執行官勞倫斯芬克(Larry Fink)的看法與我相近。他在上月表示,由於太多基金經理未能為投資者帶來高於基準的回報,預期資產管理業將出現整合,而投資者將「大舉」轉投指數型投資。

主動型基金經理需要重新定位,聚焦於投資回報,而非管理資產的增長。他們需要嘗試推出不受基準限制、投資鎖定期較長及收費較低的投資組合。最重要的是,在主動型基金經理的策略,必須摒棄「基準」概念。

作者英文名Paul Smith,為CFA協會(CFA Institute)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