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8月17日

伊馬仕 智識選股

殼股何處尋 ?

近年,「殼股」問題一直引起市場廣泛關注,港交所(00388)與證監會今年已頻頻出手,包括收緊上市門檻及延長大股東禁售期等,以打擊「啤殼」活動。然而,此舉雖然可減少「啤殼」活動,但同時也令「殼股」供應減少。在此情況下,現有的「殼股」價值或會因此水漲船高;若「殼價」上升,當中哪些潛在「殼股」又值得留意呢?

今年6月,港交所發出《有關首次公開招股審批及申請人是否適合上市的指引》,內容提到多家上市發行人在禁售期結束後不久即出現控股股東變動,反映上市發行人只着眼上市地位所帶來的利益,而非公司本身業務發展或資產增長。此等情況導致一些買家對該等公司展開投機買賣,令市場上出現操控股價、內幕交易,以及異常波動等有損害廣大投資者利益的現象。

該指引亦指這類公司的特點,包括低市值、僅勉強符合上市資格規定、集資額與上市開支不合比例及絕大部分資產為流動資產的「輕資產」模式等,港交所提醒保薦人,應確保其根據合理判斷上市申請人是否適合上市。而港交所或對具以上特點的申請人施加額外規定或條件,或行使其酌情權以不適合上市為由拒絕有關申請。

除該指引外,證監會及港交所更聯合發表諮詢文件,建議成立兩個新的聯交所委員會(上市政策委員會及上市監管委員會),改善上市監管決策及管治架構。港交所及證監會於委員會的代表數目將會相同,而此舉亦令業界質疑證監會在上市監管的權力上會否過大,導致失去制衡。

外資投行及華資證券行也憂慮改革建議將會損害它們的利益,因為提升上市企業的質素,意味着符合及可以通過申請的上市公司數目將減少。不但券商及投行受影響,港交所的收入也會受牽連。

據港交所年報顯示,2014年及2015年港交所上市費佔收入及其他收益總額分別是23.58%及20.47%,可見上市費是港交所的主要收入之一。

不過,面對股市「啤殼」成風、新股良莠不齊的問題惹人詬病,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早前亦強調要規範「啤殼」活動,以維持香港市場質素及聲譽。無可避免的是,為提升上市企業的質素,意味着IPO集資的數目將持續減少。

事實上,隨着去年中至今年初股市表現不濟,IPO集資活動明顯回落。截至8月1日止,IPO集資活動自去年底見頂後一直反覆回落,IPO數目(30周累計)佔總體上市企業的比重下跌至2.59%水平【圖1】;而所有企業透過IPO平均集資金額,則按周回落至1300萬港元水平【圖2】。

 

相對過往近10年的歷史表現,無論是IPO數目或企業透過IPO平均集資金額,兩者均跌至相對較低的水平。若然證監會及港交所加強規範IPO活動,有關數字將進一步下滑。

買少見少推高股價

今次證監會及港交所就改革上市監管架構的建議,市場普遍認為新上市公司的數目將會進一步減少,這一連串的措施也將打擊盤算「啤殼」上市的公司。由於市場上俗稱「殼股」的公司供應數目亦相應減少,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殼價」預料會持續上升。

近年,最經典例子應該是Magnum(02080)。2014年1月23日Magnum以每股1.5元上市,當時市值4.5億元,扣除包銷費用及其他開支後,集資約9970萬元。它以超額認購3559.2倍成為當年的「超購王」。上市僅一年,2015年1月29日發出通告,指持有69.1%股權的控股股東葉茂林正就出售公司股權進行磋商。當年5月成功出售股權,公司亦改名為奧克斯國際。Magnum公布股權有意易手前的股價為1.15元,其後股價反覆上升,2015年5月18日高位更見3.64元,升幅逾2倍,可見利潤甚豐。

那麼,類似以上例子的「啤殼」企業有什麼特質呢?又如何分辨出來呢?簡言之,低市值、之前IPO集資額小及上市約一年的,均為較為常見的「殼股」半新股特質。

值得補充的是,根據上市規則10.07(1)條規定,控股股東不得在股票上市買賣日起計滿6個月內,出售其實益擁有的證券;而在上市後第六至十二個月期間,控股股東不得出售任何證券以致其在出售後不再成為控股股東。

簡單來說,最快要上市一年才可以賣殼。故此,「殼股」其中之一的特質是上市「年資」相對較短。

內地買家青睞

若從上述特質的角度出發,目前的半新股有哪些類似特質呢?本欄透過以下列篩選的準則,列出相關股份供讀者參考【表1】︰

一、低市值(10億元或以下)

二、集資額小(5000萬元或以下)

三、上市約一年

除了半新(殼)股可留意外,近月亦有部分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出售其股權。它們也有一些共通點/特質,就是較早前同樣發出過盈警的公告,例如萬華媒體(00426)、CITY E-SOLUTION(00557)及順龍控股(00361)等。「生意淡薄,不如賣殼。」或許正是它們的寫照。賣殼賺取的金錢回報遠遠超出辛苦經營數年所得。所以不難想像,為何近年那麼多企業對「啤殼」上市那麼熱中。

從互補性角度看,中港兩地交易平台愈來愈緊密及相似。選擇香港的上市公司作併購對象,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上述的上市公司也是分別出售給具內地背景的買家,例如青島西海岸控股、中國天元錳業及影星趙薇丈夫黃有龍。這正反映香港的公司對內地買家有一定吸引力。

作為買家,在選擇併購對象時,會找一些輕資產及業務簡單的公司,因為日後注入自己的業務時會相對容易。同時,市值低的公司亦可以減少全購的作價及財政成本。這類型的公司正正是港交所要打擊的「啤殼」上市公司。

由於中國企業有把資金「走出去」的誘因,加上殼股上市數目減少,市場上現有符合的目標公司只會買少見少。在供應減少、需求持續的情況下,預料殼價會有上升的催化劑。

為此,本欄嘗試以下列指標,從另一角度去篩選一些有機會出售控股權(賣殼)的公司︰

一、低市值(10億元或以下)

二、業務正在虧損

三、輕資產(固定資產少於一億元)

四、上市超過一年

上述篩選結果顯示,約有80隻股票是符合以上指標,但是市值細的股票亦存在着成交的問題,所以流動性風險(Liquidity Risk)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因此,以過去30天平均成交金額最高10%的股票作為目標公司,或可減低風險。

最後,再把近年已經有控股股東股權變動及沒有主要控股股東的公司剔除,得出以下3間公司供參考【表2】。

投機風險極高

無論如何,過度保守或過度寬鬆的監管措施都會或多或少窒礙市場健康發展;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及維持公平性,肯定是證監會及港交所將來進行改革的一個重大挑戰。

不過,港股近年出現多隻細價股斬倉的情況,反映「投機」於此類細價股或「殼股」的風險其實是非常高。以上列出篩選的結果僅供讀者參考,畢竟「賣殼」對股價的催化劑多是曇花一現,真正能夠進一步壯大的企業是少之又少。長遠而言,港股內有更多具結構性增長的上市公司可供投資者選擇。

信報投資分析部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