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8月11日

呂梓毅 沿圖論勢

無量寬仍破頂 美股多「異象」

讀者應該知道近月來美股異常強勁,但美股屢創新高的同時,卻持續出現甚多走勢「異象」,其中之一,便是美股似乎擺脫以往常規,在沒有量寬下亦能開展明顯的升浪,本周我們將探討這個「異象」。

過去個多月來,尤其在英國公投脫歐後,美股從低位反彈,隨後愈升愈有,美股三大指數:標普500指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納斯特指數更屢創歷史新高。筆者在6月初已於〈信圖分析〉內指出,歷年準繩度奇高的標普500指數估波指標(Coppock Indicator),在5月底(即英國公投前)發出買入訊號,意味標普500指數(美股)中長線走勢將反覆向好【註1】。

儘管如此,這並不代表美股自今開始,將出現連綿不絕的升浪。再者,美股年來的走勢隱藏甚多難以解釋的現象。除了之前提及油價與美股走勢持續背馳外【註2】,美股似乎突破後量寬時代的常規,在聯儲局沒有推出新一輪量寬(QE)的客觀環境下,也能展開新一輪升勢。

「升跌也量寬」關係轉變

自2008年底金融海嘯以來,聯儲局推出浪接浪QE政策意圖刺激經濟或力托股市。此後,美股走勢便與QE政策關係密切,即本欄以往強調的「升也量寬、跌也冇量寬」(【圖1】、【註3】)。

這點也許不難理解。聯儲局進行量寬「放水」,市場流動性變得十分充裕,利率同時被壓至甚低水平,一方面造就大量資金追逐有限數目的資產(包括股票);另一方面,在低息環境下,投資者對股票回報率要求同步下降,加上企業藉此回購股份(背後隱藏道德風險),直接令多項資產價格水漲船高。

今次升浪突破常規

事實上,自2008年底至今,聯儲局先後推出3次QE(部分分析把2012年底的QE,拆分為2012年9月13日的QE3和2012年12月12日的QE4;香港媒體普遍把這次QE合併為一次QE,即QE3),而在歷次QE期間,標普500指數分別錄得38%、11%和40%的升幅。

值得留意的是,美股往往在聯儲局正式推出QE之前或醞釀期間已率先炒上,如2010年8月27日,當時聯儲局主席貝南奇出席Jackson Hole會上暗示推新一輪量寬,美股已開始炒高【圖2】。故此,聯儲局量寬期間刺激美股上升的幅度理應較前述更大,亦應驗「升也量寬」的說法。

至於沒有QE期間,美股標普500指數多呈反覆回落走勢,期間最大跌幅往往可達約一成或以上【圖2】;反之,美股在沒有QE期間即使錄得升幅,幅度往往十分溫和,多在5%水平範圍內(除非臨近推出新一輪量寬)。

是次在聯儲局2014年第四季完成QE3後,標普500指數初期的表現,大部分時間的表現與以往相若,即升幅有限(約5%以內),甚至出現近一成跌幅。然而,踏入今年7月後,美股表現似乎突破以往常規,明顯出現新一輪升浪。

從【圖2】可見,自2014年11月3日至今,即聯儲局完成QE3後,標普500指數迄今已累升逾8%,明顯突破以往在沒有QE下約5%升幅的門檻。那麼,為何美股今次在沒有聯儲局QE下仍能照升呢?這「異象」究竟是後QE3的新常態,還是有其他背後因由?會否是市場再炒聯儲局將推新一輪量寬(QE4)呢?

雖然本欄一直相信,聯儲局最終有再推新一輪量寬的機會,惟觀乎目前美國經濟狀況,加上臨近大選,推出時間可能是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

故此,目前美股升浪的動力,相信與市場炒聯儲局勢推QE4無關。不過,標普500指數向上突破5%區間範圍的時間,大致是7月上旬,時為英國脫歐公布後不久。換上另一角度看,美股扭轉以往沒有QE難以向上突破的宿命,有可能是英國脫歐事件牽引的連鎖影響。

英脫歐刺激美股及新興市場

英國於6月24日脫歐公投的結果,確實是金融市場的黑天鵝事件,亦造成多方面的影響和衝擊,除促使英國和歐洲央行繼續放水或加碼量寬外,更令資金大規模流出歐洲。根據EPFR統計,自英國公投脫歐後,持續有資金大舉流出歐洲。其中,曾出現單周約有60億美元資金從歐洲股票市場流出海外的記錄【圖3】。這麼大規模資金流出的地區,相信主要流向美國和新興市場【圖4、5】,某程度亦帶動美股和新興市場的股市(包括港股)有不俗表現【註4】。

 

 

事實上,從【圖4】可見,自6月底英國脫歐公投後,明顯有資金流入美股ETF(如SPY),累計淨流入數字更曾創去年中以來高位。換言之,美股今次在聯儲局未推新一輪量寬仍能向上突破,更屢創紀錄高位,某程度與資金從歐洲流入美股有一定關係。

那麼,美股目前升勢在這客觀環境下能否持續,以及短期可能面對的隱憂,留待下周再續。

註1:見2016年6月6日〈信圖分析〉「美股現長線買入訊號?」

註2:見2016年8月9日〈信圖分析〉「油價回落 美股將調整」

註3:見2013年5月16日「企業再槓桿支撐美股」、2014年10月23日、2016年5月5日及6月4日本欄。

註4:見2016年7月19日〈信圖分析〉港股升勢預測指標

信報投資分析部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