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7月20日

陳少平 霧線之下

投資何曾容易過

上周四《信報》專欄有位鄰居一篇〈阿媽「點解」係女人:銀行篇〉的文章,十分有見地,特別對作為在銀行從事投資工作的人來說,有更深的感受。自金融海嘯以來,環球政府接二連三推出貨幣寬鬆政策,已將債券收益率大幅推低,部分國債收益率更跌至負息水平,銀行資產方的收益下跌,但又難以將負利率的成本轉嫁給客戶,銀行面對淨利差收入(NIM)下降存在無可避免的壓力。

雖然利率環境不利銀行息差,但銀行仍然需要不斷尋找提高收益的機會,向股東交代。在平衡風險及回報的前提下,銀行惟有接受更高風險的資產,但亦只能勉強減慢NIM下降的速度。在債券投資方面,若想提升收益,不外乎延長債券投資年期,或是選擇信用評級較低的債券,阿媽畢竟係女人。

可是環球監管機構在這場風險與收益的競賽中,早已洞悉銀行的套路。經歷多次金融危機後,監管機構對銀行如何提升收益早已盡在掌握之中。近年對銀行資本要求愈趨嚴謹,大大限制銀行業承受風險的空間。在監管趨緊及利率走低的大環境下,銀行業可說是腹背受敵,如何維持收益,逆境求存,已成為銀行業近年最頭痛的課題。

銀行的股東們都希望其持有的銀行股可以好似任天堂般暴升,近日大家的焦點都在問為什麼任天堂的股價在經歷近幾年的低潮後竟可以再次綻放光芒。曾幾何時,大家玩遊戲都是宅在家裏埋頭苦幹地玩電腦,如今竟然可以拿着手機全世界去「尋找」樂趣。任天堂推出手遊Pokémon Go,火速登上暢銷遊戲榜榜首,憑藉AR(Augmented Reality增強實境)技術,重振任天堂在遊戲界的領導地位!玩家通過電話鏡頭和GPS到訪現實場所,收集小精靈和精靈球,將現實和虛擬世界完美結合。受此熱潮帶動,任天堂的股價已累計上漲一倍。Pokémon Go對傳統遊戲巨頭任天堂來說是一支強心針,體現市場對新技術突破的期待,也反映創新是時下投資的唯一出路。其實道理一樣,銀行若無創新意念,盈利增長可以話無以為繼,股價更是不容多說。筆者於早前的文章亦曾提及過,銀行未來的盈利動力將不再是傳統的業務,必須放眼未來,發展FinTech,尋找未來增長點。

創新是唯一出路

面對低息環境,香港投資者亦嘗到不少苦頭。以往定期存款基本可以享有數厘回報,現時要推廣優惠始有一厘。可承受較大風險的,自不然投向樓市及股市。然而樓市高處不勝寒,港股有波幅無升幅,投資環境困難重重,可說是香港投資者的寫照。就算不作投資,喜愛遊日的港人亦能感受到外滙市場的波動。日圓兌港元滙價由年初的6.4算,半年間升至7算以上,讓各旅遊人士大失預算。英國脫歐公投後,英鎊更成為港人的議論焦點,不論是子女留學或是投資英國房產,英鎊急挫均叫人動魄驚心。

投資者須要調節心態,過去高投資回報的年代已經不復存在,要重新適應低投資回報的新常態,調低預期回報率。如果投資者非要達到接近以前的高投資回報不可,迫於無奈只可接受更高的投資風險,又是阿媽係女人的道理。以最近比較火熱的中資AT1債券為例,受到境內資金的持續追捧,部分中資銀行的AT1債券收益率比同信用評級的歐美資銀行收益低超過200基點以上。一些私人銀行以數倍槓桿,將中資銀行AT1包裝成結構性產品,以十幾厘的回報售予投資者。當投資者在追求高回報的同時,是否清楚其承受的風險呢?

今時今日經常聽到投資者話,息口低企,市場波動,投資好難。但其實投資何曾容易過?過往利率於10厘8厘的時候,投資者要求的回報會更高,其時的市場波動性亦不比現時低。投資環境總是危機四伏,香港經歷過87年股災及97年亞洲金融風暴,投資就好像在獅子口中覓食,總是得來不易。硬要追求高回報的投資者要記得「食得鹹魚抵得渴」。

作者為中銀香港投資管理總經理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