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7月9日

馮培漳 計論短長

醫者多富貴 病者無藥醫

《2016年醫生註冊條例(修訂)草案》周五仍未能進入三讀程序,筆者認為醫療是屬於社會民生之重要服務之一,能通過,固然好,一時通不過,也應繼續找尋機會再來。總之,不管什麼時候,不管針對什麼人,也應提出改善意見。

醫療界一般給人的印象是既先進又保守。先進例如新藥和新醫療方法等,迭創新猷。可是界內政策和制度,尤其是規管醫生操守者,並不是隨着時代轉變就有轉變。其實此兩個互有矛盾的東西內有聯繫,都是對醫者有着數的。前者擴大其搵錢的途徑,後者保障其自由自在,盡量減少外界的諸多約束。

上述之草案,反對者包括既得利益者及持份者, 不管合不合理,每次擔心乜乜,擔心物物來表達,頗惹人反感。報上已有「過早地預支憂慮」之說,頗切中其要害。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因為條例是在某某人任內提出的,他們就必定要反對。總之,凡觸動其利益處,什麼民主、尊重對方權益或對handicap者的憐惜也擺埋一邊,暫且不顧了。

可請教一下唯靈叔叔,我們順德人有句頗粗魯的說話,形容人左擔心右擔心的,本來不應出自斯文人之口,但見怪醫之「粗暴」亂爆一通,責怪者似乎不多,他也自我感覺良好,很過癮。社會上好像對粗話的容忍度愈來愈高了,說說無妨,亦近乎潮流也。

鄉人罵人乜都擔心,「有冇擔心過春X跌」?永遠坐着不要起身,因為有地心吸力,一起身「啪嗒」一聲掉在地上,執番都無用也。張國榮唱的「Stand Up」亦有喻意。

醫療界擔心的是委任的非業界委員,會受到政府操控;又憂慮草案通過後,海外醫生到港執業之門檻會降低,內地和「一帶一路」國家之醫生會來搶食。

擬議之新委任者只得4位。相比有醫學背景的24人,比例有限,舉手表決也是輸硬,但竟會引起如此「勁」擔心?是擔心新委任者都是「大粒」得交關,可以一敵十,故20多人也鬥之不過?或是有醫學背景者將會望風腳軟,不戰即降?若是,怎不加強已方力量,挑選能戰、善戰者任之?

先不說未發生便硬給人套上大帽子之不合情理, 要防止此類事情發生,不可以用制度防之嗎?一人一票,4個人只得4票,鬥他不過?哦!已先套定到時20多人的陣營中,必定有人賣友求榮了?

事故頻生壓力增大

醫療界一向都給人一個堅定固守自己利益,無懼他人非議的印象。此話怎解?說來話長。

31年前,即1985年11月8日,筆者在《信報》發表了〈未來專業審定之我見〉一文,此研討會是由「促進現代化專業人士協會」主辦的,研討在回歸前後期,各個專業將面對什麼困難和如何自處等。

當天之演講者有醫療界招顯洸、建築界何承天、工程界何鍾泰、法律界鄧國楨及會計界唐家榮。

招顯洸之發言令人大感意外,他說那時醫生與病人之系數是1200個病人可得一位醫生照顧,比例直追英、美。加上每年本地醫學院畢業者和非英聯邦執業考試者,共可提供400名醫生,即使新增人口包括越南難民多至50萬人一年,本港醫生仍可應付有餘。他認為不需為現制作任何改變,就是與外地互相承認專業資格也無此需要。

今日聽醫療界之論調似曾相識,原來30年來就堅持不變,到今天仍在義旗高舉。

香港的醫生個個尊榮富貴。病人中當然有富人有窮人。富者可以享高人一等,用錢買得的享受。窮人則只可享由政府提供的權益。他們的權益如不由政府提出來且不斷隨時代改變有改善,他們永遠都只能在社會底層生存着。隨遇而安也好,苟延殘喘也好!

社會人士盼望醫委會改革有十多年了,過去相安無事時,壓力會低一點;近年來醫療事故頻生,壓力自然增大。對醫生來說,眼前之病人只是一具軀殼,但對病人和其家屬而言,此人是家庭的支柱。得不到合理的制度保障和對待,豈能放心?

作者為香港執業會計師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