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6月24日

管理新思維

老子儉樸永續觀

統籌:冼日明(中大市場學系教授)

陳志輝(中大EMBA課程主任)

主持:冼日明、黃綺文、李靜宜

嘉賓:梁立慧(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總監)

整理:冼日明、謝冠東

 

冼:冼日明  李:李靜宜

黃:黃綺文  梁:梁立慧

李: 今天討論的主題是老子的「儉樸永續觀」。現時,人類正面臨嚴峻的永續挑戰。

梁: 在今年5月底,香港已經出現酷熱警告,最近的氣溫更再創新高,逾33度。

大自然持續惡化

黃: 南北極冰塊正急速溶解,令全球的海平面升高, 未來會有不少地區因被海水淹沒而消失,例如阿努瓦圖、馬爾代夫、斐濟和威尼斯等。

梁: 雖然香港尚未受到迫切影響,但作為世界公民一分子,也不能忽視這個全球面臨的巨大難關。今天所說的永續觀和以往企業所重視的有所不同,以往企業說的永續是企業本身的盈利和成長能力,但現在我們所說的永續,要先考慮對環境生態的影響,人類是否能繼續生存,下一步才是考慮賺取利潤。

冼: 人們時常留在舒適區(Comfort zone),沒注意到周遭環境轉變所帶來的危機。如果狀況持續惡化下去,最後將無法以人力挽回,地球將面臨滅亡,那時候我們才醒悟就已經太遲。

老子的永續格言

李: 人們每天吃的、用的都由商業機構製造或銷售,這些企業的決策會對社會甚至整個地球帶來重大影響,它們如何看待永續經營這回事可謂十分重要。

李: 回首數千年前,其實老子很早已經提過儉樸永續這個概念。

冼: 《道德經》第25章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指出,宇宙之所以能永恒不息,是因為它跟隨自然之道,而人類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嚴重破壞自然,違反了自然的定律。

黃: 第51章則說「道生之,德畜之」和「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萬物依自然之道而生,「道」不會干預它們的發展。而「德」則蓄養着萬物,不會過度主宰它們。「道」之所以這麼尊貴,「德」之所以那麼重要,都是因為它們順其自然。「自然」、「道」和「德」的關係可謂十分密切。

冼: 這就可以解釋為何地球一直都存在了,那是因為地球和大自然的運作沒有受到過多外在的干預。而人類在過去幾百年,特別是最近的幾十年,是不是干預自然太多呢?我們該「知止」,知道什麼時候該停,不能總是向前衝。比如說,消費者應該有節制,不應該見到喜歡的東西就買, 買得太多可卻變成浪費。

黃: 這正是第44章說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人的欲望驅使我們不斷追求物質,最終只會失去自我,帶領我們邁向死亡。所謂知足,意思就是不應該擁有的,就別去追求,因為強求只會令你受到屈辱。

冼: 總結而言,老子的意思是要令宇宙永續,我們首先就要認識「道」的循環轉變;第二要「知止」,避免過分追求欲望,也要知道永續經營的重要,不能整天想着要把利潤最大化,因為利潤最大化只會在短期有效,長遠來說,你可能會因此犧牲了長期的回報。最後,我們要「無為」,過去談企業管理,「無為」就是不要太干預員工,而在大自然的持續發展裏,「無為」就是不要干預環境的互動,別破壞環境,「妄為」而行。

永續觀之一:合乎自然

冼: 細讀《道德經》,我們發現老子的哲學對永續觀有四大啟示,可供企業借鑑。第一點是要「合乎自然」,尊重生態平衡。

梁: IKEA就是一個例子,身為家具店,它每年須耗用大量木材,是以亦開始關注可持續議題。今天它在砍伐樹木之同時,也會致力植樹。另外,地球的二氧化碳濃度,其實很取決於熱帶雨林。它會參照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確保樹木來源均屬可持續,保持生態的平衡。

永續觀之二:物盡其用

冼: 老子的第二點永續啟示,是「物盡其用」,盡量用得其所。

梁: 《道德經》第27章的「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人當然要人盡其才,物亦應物盡其用。

冼: 問題在於人們看不到舊物的剩餘價值。如果能夠多加利用,便可減少廢物,同時亦可減少使用新的物件,地球的資源消耗便能削減。例如廚餘,香港每天的廚餘達3000多公噸,然而它其實仍有用途。

梁: 它可作為動物飼料,又或曬乾成為粉末,用來種菜。

冼: 廚餘還有另一問題,就是造成惡臭,令堆填區附近的居民每天都飽受煎熬。另一種減少消耗的方法,是Make more for less,也就是以較少資源製造較多產品,提升生產效益。

黃: 最近我看到Levis牛仔褲的事例。它賣洗水式牛仔褲,生產過程耗用大量的水,幾年前他們開始重新研究製造過程,原來有不少步驟之後都要洗水,那是否可以把這些步驟集中起來,一次過做了之後才去洗水?那是可以的。最終它推出了Water<Less系列,用水比以前減少28%。

永續觀之三:減少虛耗

黃: 要減少耗用地球資源,除了企業,市民亦可參與。老子在《道德經》第34章就有提到「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指的是世上萬物都靠它生存而它並不推辭,建造天地萬物後自己亦不領功,順其自然。

梁: 隨着科技發展,近年興起了「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指的是人發現東西可以共享,毋須獨自擁有,那是減少耗用地球資源的好例子。例子有Airbnb。假如我到外地工作,丟空房間,Airbnb就可讓遊客來我的空房間居住, 更可使用家中所有設備,減少浪費,例如使用家中餐具,用後洗淨放回原處即可,不必買即棄餐具。

冼: 近年出外旅行愈來愈流行,酒店供不應求,而興建大量額外旅館又會耗費資源,如土地和建築材料。而經濟有周期,一旦陷入倒退,多出的酒店便毫無作用,令企業虧損。Airbnb就可減少這種浪費。

黃: 提到共享經濟,共享的其實是被忽略的資源,又稱碎片化資源。有了互聯網,就可解決訊息不對稱的問題。

永續觀之四:少即是多

冼: 老子的永續觀的第四個啟示是「少即是多」,這是老子的辯證思維。少用一些,效益反而更高, 資源也能用得更長久。

梁: 老子第22章提到「少則得,多則惑」。東西太多,令自己眼花繚亂,反而令自己更不明白需要什麼。最近有很多創新公司有新策略,名為「及時就好」,他們只會動手設計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東西。打個比喻,當你丟掉舊手提電話,其實還沒用過當中九成功能,那些都可以減省,產品應該只具備消費者需要的功能,令產品更簡單。

冼: 現在很多公司為了競爭,推出很多獨有功能,但消費者花錢後未必用得着。我記得在念中學時每年學生都要買書,而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購買舊書,以節省金錢。但近年舊書店接連倒閉,因為教科書每年都改版,究竟知識是否真的發展得這麼快?改動的地方可能很少,但頻繁改版卻大大加重家長負擔,而且印刷書本更會製造大量垃圾,教育局真的要好好想一想。

梁: 隨着可持續概念獲各方重視,近年不少企業新設一個職位——永續經營長(CSO)。他們負責為企業制定永續經營的策略,研究企業、產品和服務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相信各大企業的CSO讀了《老子》,也必能從中得到不少啟發。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