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6月2日

John Mauldin 前沿思考

黎民怨聲 萬家共鳴

策略投資會議(SIC)上周五圓滿結束,筆者接受了幾個訪問後即打道回府,直奔數英里外的家,累得倒在自己最喜歡的椅子上,回憶過去4天的精采片段,數之不盡的意念,還有與各方好友的匆匆短敍。

上周四上台主講當天,對筆者一家來說也是感動一刻,因為筆者7名子女,他們的伴侶,還有筆者5名孫仔孫女首次一同站台,為筆者打氣。大會攝影師拍攝的「官方照片」還未看到,友人已傳來由他操刀的大合照。最近才接觸本欄的讀者會發現,筆者一家包括各色人種,皆因7名子女中5個是收養的。一家人到街坊餐廳用膳,總會吸引其他食客注視,皆因席上所有人都叫我爹哋。他們大都沒見過父親發表演說,尤其面對如此之多的觀眾,有他們到場支持,感覺美妙。

教練總愛告訴運動員,賽事結束後返回更衣室,假使身上仍有力氣,就代表在賽事期間未盡全力。人在場上就要拚盡最後一口氣,這正好是筆者現時的感受,再也沒有力氣寫一篇專欄,幸虧5月18日〈精英離地 狂人冒起〉一文引起頗大迴響,讀者留言質素之高亦屬少見。

本文特別精選幾段讀者心聲,再加上筆者的回應;相關留言甚具啟發性,相信大家亦有同感。該文引起迴響大概因為相關題材觸及公眾敏感神經,也就是大多數美國人都分享不到經濟成果:未來已經來臨,只是分配並不均等。專欄作家努南(Peggy Noonan)形容美國社會分為受保護階層及不受保護階層,筆者很有共鳴。受保護一群見諸美國兩大主要政黨,也見諸全國各州份;不受保護一群則開始發聲:「我們希望成為未來的一部分,對自己的人生有多一點把握,不要漠視我們這一群。」

現在就來看看讀者回應。

不滿選票 基層起義

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的沃爾(Carl Wall):

謝謝你這篇充滿深度的文章,剖析美國乃至世界大多數發達國家的真實情況,你幫了受保護一群一個大忙,助他們了解大多數美國人的不滿情緒;對不受保護一群的未來幫助更大。雖然公眾開始認清問題,但假如選民不在即將來臨的選舉中造反,相信情況不會改變;即使選民真的造反,改變亦只會緩緩推展,更非我等受保護一群所歡迎。這場階級衝突威脅到美國人的本質價值,此所以共和黨準總統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及民主黨參選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以截然不同的方式代表今時今日美國的大多數。假如不受保護的大多數都投票──這是另一改變,因為這類選民以往大多不關心選舉──除非由特朗普與桑德斯對決,否則選舉結果勢必勝負明顯。但願這次造反是在票站內進行,而非在美國大小城市的街頭上演。

John Mauldin回應:閣下希望新革命以票站為戰場,筆者完全同意。在投資會議期間,筆者與霍士新聞自由派分析家威廉斯(Juan Williams)共進午餐,談到相關問題,他也認為革命山雨欲來。筆者最憂慮的是,下任政府未能真正回應不受保護一群的憂慮,然後經濟又步入衰退。如此一來,2020年選舉年政治局勢恐怕更加動盪。坦白說,解決移民問題,甚至提高關稅(勢將毀掉美國就業機會)都不能平息社會焦慮不安;社會不安的真正源頭乃經濟缺乏增長,還有扼殺貨幣及生產力的政策,若不加以糾正,勢將繼續打擊中產階層。

新南威爾士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的多伊爾(John Doyle):

一流的文章!關於受保護與不受保護一群的刻劃耐人尋味。我認為,美國正處於長達250年至300年的長期周期;當前周期在1970年左右見頂,如今則處於滯脹期,經濟江河日下。直至最近,大部分人仍看不出問題,皆因信貸泛濫粉飾太平。今天大家都看到通縮惡性循環,負利率政策也未能發揮作用。另一方面,所有西方社會又面臨人口通縮;在美國,每天就有一萬名嬰兒潮世代退休,意味消費萎縮。以千禧世代為首的年輕一代個個債台高築,苦無消費及投資選擇,這都是「受保護者」所害。受保護者無視社會危機,沒有制訂任何應變計劃,於是大家只能坐以待斃,等待危機爆發。現在補救為時以晚,危機無可避免。

密歇根大學羅斯商學院(The Ross School of Business)的帕爾塔(Rolf H. Parta):

世界貿易體系驚人地膨脹,至今餘波未了。(在1989年起始的世代,得以向貿易夥伴國出賣服務的工人數目大增4倍左右……其中大多數擁有高中或再高一點的教育程度,並居於生活指數低的國家。)少數發達國家留意到這種趨勢,推出全國政策提升工人技能,因而受惠其中,例子有德國、新加坡、南韓及台灣。〈精英離地 狂人冒起〉一文探討的對象,基本上涵蓋其他所有早已屬世界貿易體系一部分的國家,亦即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希臘、冰島、西班牙、葡萄牙等。

的而且確,所有國家的受保護者都發財——有錢人靠向不斷增長的市場售賣產品而發達,符號分析師(即我等文字及數字工作者)則靠管理愈來愈龐大且複雜的體系而發達。然而,曾幾何時生活舒適的中產階級,以及受保護的工人階級,卻因為海外競爭而深受打擊。

諷刺的是,美國選民支持那些蠱惑人心的政客(法國、英國、希臘及其他西歐國家的情況亦然),他們提倡的政策都無法改善現時情況──貿易保護、加強政府管制、提高最低工資、增加有薪假期等,只會令情況更糟糕。

反璞歸真,專注促進經濟增長基本面,長遠上更能改善情況,措施包括投資工人技能、科技、資本財貨、政府減少干預市場,同時改善實際醫療(而不是只着眼民眾「享有」醫療計劃,更何況相關計劃根本行不通)。其中,最能發揮影響力的措施乃容許私營體系創造就業,以及提升工人技能。緊隨其後還有增加實物資本,亦即「資本深化」(capital deepening),讓每名工人使用更多資本財貨,達到改善生產力進而提高工資之效。

改善健康亦可發揮一定作用,皆因身體健康者才能工作,長期病患者則不然。一旦健康改善,令更多失業者投入勞工市場,經濟產出才會改善;單純只令病者的生活好過一點,不能產生經濟效果。

總統人選方向錯誤

在今時今日,上述私有產權及自由企業制度觀點自然不受歡迎,正如英國戰時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所言:「美國人絕對會做正確的事……但要等他們試盡其他方法才行。」

不幸的是,特朗普、民主黨參選人希拉莉(Hillary Clinton)及桑德斯雖然各自代表不同方向,但似乎都是錯誤方向。

John Mauldin回應:閣下總體論點一針見血,道出問題所在。現時的問題在於選擇方向;要各方同意實際方向,難度特別大。讀過閣下的留言後,筆者相信你和我大概只要坐下來15分鐘,就能化解矛盾。然而,若我倆要跟其他讀者坐下來排解分歧,尋求共識的難度肯定大增。部分問題實際上源於結構,改變國家結構及性質談何容易。對於本已活在邊緣的一群,改變代表前路茫茫及危險,要他們樂於接受新方向,抱持正面態度,實在非常困難。

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斯普林斯(Colorado Springs)的格拉博(Dawn Smith Grabow):

好一篇精采又發人深省的文章,內容或可進一步擴大,談及其他範疇。我一直奇怪退休人士向來依賴利息收入,但利率低企的問題卻沒受到太大關注。我很同情「不受保護」一群,我的兩名子女正正就得降低人生預期;話雖如此,我認為美國當前情況,不受保護者也責無旁貸。他們當中大多對政治一無所知,只管投票支持令大家「感覺良好」的計劃,結果令政府(及建制)愈來愈臃腫,同時削弱美元幣值。我還10歲的時候,應付400美元意外支出絕無難度;是否有些人入不敷出,才會鑄成大錯?

John Mauldin回應:低利率是擴大了的金融遏抑(financial repression),無非為了讓大家以低息借更多錢,令投資階層更富裕,當然還有助銀行,但卻害慘了存戶及一輩子循規蹈矩的人。

哈德卡斯爾(Robert Hardcastle):

在以鄰為壑、適者生存的商業世界,商家尋求最大利潤之餘,卻忘記了工人必須有可支配收入,才有能力消費。消費開支低迷,企業利潤自然減少。美國47%人口在邊緣掙扎,根本花不起錢消費。我不知道該如何阻止情況惡化,但肯定的是,有需要想出一些點子或計劃,由公營、私營牽頭或兩者混合,以改變現狀。很明顯,部分問題源於嬰兒潮世代失去賺錢能力,只怪他們賺錢黃金期已過(最年輕者也已經52歲了),或出於不同原因──失去工作、患病或傷殘、年老(最老者已年屆70歲)──而退休。他們惟有撙節開支,只有醫療除外(醫療相關就業機會因而大增)。

波音民用飛機集團(Boeing Commercial Airplanes)製造工程師阿莫斯(Steve Amos):

好一篇佳作!也拜讀了加布勒(Neal Gabler)刊於《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的封面故事。他真是勇氣可嘉,自暴其短之餘,還要繼續得到別人尊重,絕非易事。陷入類似境況的人不少,我就是過來人,亦有家人活在貧窮線之下,多年來都要靠我們兩兄弟接濟,才能渡過難關。

我本人在2000年遭解僱,失去製造工程師工作;2001年至2008年一直自僱,然後為兩家公司擔任顧問兩年。打理生意及提供顧問服務叫我獲益良多,但賺不到多少錢,收入僅能餬口,難以儲蓄。小企業是就業增長之源,但卻經營困難。最後終於覓得薪酬優厚的製造工程師差事,但卻要搬到很遠的州份工作。內子擁有工管碩士學位,當時仍是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合約員工,因此年半後她才能搬過來。3年後,她仍然失業。她很努力,奈何英語並非其母語,面試表現較輸蝕,這邊的會計薪酬也較低。因此,現時只靠我一份薪水養家;只有我從事的周期行業繼續蓬勃,我們的生活才有保障。

第二個問題是,在現時低息環境,如何儲蓄以應付退休?我們的父母都有退休金,即使訓練有素的投資者,把退休計劃供款轉化為固定收入也有難度,更何況普通打工仔?

美國需要較簡單的稅制,協助只有1至5名員工的初創企業,並要應付緊急醫療及康復開支。美國還需要創造更多新公司。

儲蓄回報聊勝於無

伊利諾爾州大學的布里泰利(David Ross Brittelli):

我有個假設,卻無法利用經濟研究加以印證;我認為,美國經濟當前的需求問題,乃退休人士的儲蓄回報太低。家母退休後購買兩年期美國國債,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及2000年代初,平均回報有5厘左右,讓她一直生活無憂。到了今天,100萬美元儲蓄投資相同的工具,每年回報只有7500美元。我們一直被灌輸只能動用利息的觀念,本金萬萬碰不得,因此就要靠社會保障、退休金及聊勝於無的債券投資回報過活。然而,這類債券的回報若是達到過去幾十年前的水平,退休者會把利息花掉,如今卻要節衣縮食。美國聯儲局的零息政策只能催谷股市(由於股票是本金碰不得),卻扼殺大家的利息收入,這是退休者可支配的收入,用於子孫等其他方面。我的假設是,金融遏抑的惡果遠比好處為多。

John Mauldin回應:閣下的假設很正確,金融遏抑乃美國聯儲局貨幣政策的意外後果;儘管美國聯儲局理事局各成員都意識到這個問題,但他們不受政策影響,毋須因此節衣縮食,生活於絕望中。以為控制世上最重要商品的價格——也就是大家手上錢銀的利率——乃明智之舉的官員,也許應該調整薪酬,以反映儲蓄回報;他們這樣才會明白,生活質素受到影響是何等滋味。如此一來,他們才會三思,不會輕言減息,遏低利率如此之久。

納爾遜(Don Nelson):

美國開國元勳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曾說過:「商人無祖國,他們對自己立足的那小塊土地的依戀,還不如對有利可圖地方的依戀。」

我一直認為,身為美國人代表了某些價值,當年能為國効勞打越戰,我感到自豪。然而,記得有次看到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時任行政總裁韋爾奇(Jack Welch)接受《面對國家》(Face The Nation)節目訪問,他表示,美國勞工要與中國勞工競爭。當時,我才明白克林頓(Bill Clinton)在「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上撒謊,身為美國人其實沒什麼價值。

有趣的是,閣下對「不受保護」一群的苦況感同身受,但之後筆鋒一轉,說自己翌日就飛赴阿布扎比,大概是坐頭等吧。

政策突改害死醫生

斯坎倫(Virginia Scanlon):

華盛頓特區的政治人物身處受保護階級的頂層,擁有高於私營市場的薪酬,又享受完善福利及退休金。在中央集權國家之下,他們得到最大且最穩定的回報。

相比之下,美國去年超過200名醫生自殺,相當於一整個醫科班人數。大家或會想,這些訓練有素又勤奮的專業人士,定會成為受保護者的一分子。

然而,中央集權者2010年削減他們付還款額(reimbursements)多達30%,通知期只有45天。結果不少醫生被迫關閉診所或宣布破產,蝕掉資本投資之餘,還要辭退員工,皆因他們連經常開支也無法應付。中央集權者以公帑支薪,對這一切卻漠不關心。另一方面,這些醫生還要應付醫科生及大學學費貸款,平均負債16.9萬美元,醫療失當保險金就更不用說。分30年攤還,上述醫科生還款總額超過40萬美元。此所以個別醫生退休,個別醫生打工去,亦有一些自尋短見,中央集權者對此卻漠不關心。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

John Mauldin擁有極強洞察能力,擅長解構複雜的金融現象,每周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見解,極具參考價值。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John Mauldin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內容由《信報》翻譯。逢周四在《信報》及信報網站www.hkej.com刊出。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