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5月18日

李山 金融協會

共同開發一帶一路 創中美關係新局面

中美關係毫無疑問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影響至巨。因此中美兩國都應當積極努力,開創兩個大國之間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局面。

然而,隨着中國經濟勢力的增強和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推進,中美關係目前面臨諸多挑戰,雙方在南海問題上僵持不下的立場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受制於美國大選政治和中國國內日益增長的民族主義情緒的影響,包括南海問題在內的中美之間的矛盾衝突,在短期內難以找到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前景堪憂。

要打破目前的僵局,實現中方提出的兩國「相向而行」的良好願景,中美雙方應當尋求新的國際合作領域,以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減少誤會和衝突。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為中美合作共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一帶一路」建設牽動亞洲、歐洲和非洲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等多方面,面對的地緣政治關係錯綜複雜。中方已明確表示「一帶一路」是開放性的經濟發展戰略,歡迎所有國家參與。不言而喻,作為世界頭號強國的美國的參與和支持尤為重要。

為友好合作找突破口

目前美國政府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仍未明確表態支持,一些美國戰略家將這一戰略視為中國對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挑戰。也許正是出於這樣的冷戰思維,美國決定不成為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錯失和中國合作的良機。

正如國家治理必定走向民主化,全球治理也必然走向多極化。那些將中美關係視為「零和博弈」的戰略家不能正視世界發展的現實,抱殘守缺,只會應了詩人劉禹錫的話:「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被歷史大勢所淘汰。

中美雙方許多有識之士已看到中美友好合作對兩國和世界的重要性,而構建這一合作關係的關鍵是要找到突破口。中美兩國如能將視野由南海的幾個小島擴展到「一帶一路」的廣闊天地,就會發現「風景這邊獨好」。中美合作開發「一帶一路」,將會加速建成海上千帆競發,陸上萬木爭春的新絲路,中美兩國也將因此成為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具體而言,中美之間可以在三個層面共同推進「一帶一路」的發展:

首先,在政府層面,美國公開聲明對「一帶一路」的支持,並積極促成今年9月在杭州召開的G20峰會上達成支持「一帶一路」的共識。中美雙方可以考慮將「一帶一路」合作作為每年一度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核心內容,或者設立專門的「一帶一路」合作溝通協商機制。

其次,通過民間外交管道形成對中美共同開發「一帶一路」的廣泛支持,群策群力。這方面可以充分發揮兩國民間智庫的作用,共同組織專家小組展開研討,為兩國政府提供政策建議。研討內容既包括「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政治、經濟、外交、反恐等戰略性問題,也包括智慧財產權、綠色環保、國際貨幣體系建設等技術性問題 。

金融方面優勢互補

最後,中美兩國政府和民間合作開發「一帶一路」的良好意願必須落實到具體的項目合作,並通過商業企業來實施。無論是促進地區間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是遵循綠色環保原則的能源資源開發,乃至體現公平正義原則的國際金融體系改革,都需要企業去實施。目前中國的國有和民營企業正努力走出國門,許多「一帶一路」國家都有中國公司營運。如果這些中國企業能與國際營運經驗豐富、技術先進的美國公司緊密合作,風險同當,利益共用,必可達致雙贏的目的。

在目前的中美關係格局中,在華經營的美國企業是中美合作的直接受益者,從而也是中美友好的積極支持者和維護者。如果能將中美企業之間的合作從中國推廣到「一帶一路」,美國企業必將成為在美國和西方宣傳和支持中國所宣導的「一帶一路」戰略的中堅力量。

中美企業合作的一個重要領域是金融。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今日絲路已不再依靠駝隊進行貿易,無論是投資還是貿易都離不開現代金融服務業的支持。絲路國家的互聯互通需要金融相通。美國擁有傲視全球的金融機構和人才,也具有在「一帶一路」國家開展金融業務的豐富經驗。中國的金融機構則充分了解中國政府和企業走向「一帶一路」的具體要求。

更重要的是,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改變依靠吸引外資發展經濟的狀況,成為資金的主要輸出國,這為中國金融業走向國際、服務「一帶一路」戰略提供了最重要的前提條件。如果中美在金融人才和機構等方面積極合作,優勢互補,必可為中美兩國政府和企業合作開發「一帶一路」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援,並為全球金融業復興找到新的市場機遇。

美國已錯失參與發起亞投行、從政府層面與中國聯手打造服務亞洲經濟發展的開發性金融機構的良機。但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兩國仍可以通過民間力量進行緊密合作,共建服務「一帶一路」的金融機構。一個具體可行的方法就是利用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和在「一帶一路」上的優越地理位置,由兩國民間金融人士在該地共同發起設立專門服務於「一帶一路」的市場化國際化投資銀行。

在港共創投資銀行

人們也許會認為,新設立的市場化金融機構勢單力薄,杯水車薪,難以承擔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歷史重任。以史為鑑,我們就會明白這種顧慮是多餘的。由民間股東集資7.2萬英鎊發起設立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就對大英帝國海外擴張(包括割佔和建設香港)做出巨大貢獻。讓香港人引以為傲的滙豐銀行也是由蘇格蘭銀行家修打蘭(Thomas Sutherland)發起,十餘家私人股東集資500萬港元於1865年創立。依靠市場的力量,滙豐迅速發展成為中國清政府最大的債權人,為修建淞滬鐵路、左宗棠西征、中日甲午戰爭提供貸款支援。

雖然中國已在北京成立亞投行和絲路基金兩家專門服務「一帶一路」的金融機構,但前者是沒有美國參與的多邊開發銀行,後者是中國國有投資基金,均有其專注的業務領域,不能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這為中美民間金融人士在香港共同創立一家市場化國際化投資銀行留下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可以預見,該投資銀行在香港的成功創立和發展,必將為中美合作開發「一帶一路」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援,同時為維護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做出巨大貢獻。

如果中美雙方能從政府、民間和企業三個層面加強溝通合作,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將中方針對周邊區域衝突問題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外交理念積極運用於中美關係,一方面低調處理中美之間目前的分歧,緩和矛盾,另一方面沿「一帶一路」緊密合作,共同開發,中美之間必可增強理解互信,中美關係必將出現嶄新局面。果如此,則是中美之福,世界之福!

作者為絲路規劃研究中心副理事長、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副主席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