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5月7日

明達遠 神州點股錄

李氏大藥廠業績倒退

藥股分析往往考起分析員,原因是涉及的專門知識較複雜,除了要懂行業政策外,尚要不時更新藥品專利範圍,再加上藥股估值高昂,專利等的「護城河」稍有缺口,就會造成估值大挫,等閒散戶,就更難掌握藥股的全面情況。是次本欄就與讀者分享前幾年股價走勢強勁,但近一年來跌跌不休的李氏大藥廠(00950)。

股價一年跌逾六成

李氏大藥廠算是較早登陸香港的內地藥股,在2002年時先於創業板上市,後在2010年時轉主板交易。顧名思義,李氏大藥廠為李氏姐弟的家族企業,李氏姐弟都擔任公司的管理層,猶幸有國際藥企Sigma Tau Group為策略股東並派員出任非執董,有助提升企業管治。

集團剛公布2015年業績,比較起前兩年的強勁增長,去年表現認真麻麻。雖然淨利潤仍按年增加3622萬元,但其實是由出售聯營公司權益及衍生財務工具的一次性收益約4191萬元帶動,撇除這些一次性收益其實集團的淨利潤是倒退。

業績倒退原因主要為產品銷量倒退所致,單計毛利已下跌3%,約2200萬元。對比集團在2010至2014年的毛利複合增長率為39.2%,而且當時尚是按年穩定增長,2015年毛利倒退不可謂不震驚市場,估計這亦是集團近一年來自高位累跌逾六成的主因。

李氏大藥廠的藥品品種繁多,翻查業績,提及的藥物及化學物估計超過50種,但總括而言,集團對於毛利增長放緩的解釋有二,其一是專利產品增長遜預期,其中「速樂涓」為拖累專利產品的主因;其二是引進產品方面接連遭遇營銷及續牌的困難。對於前者,集團未有給予其前景展望,能否恢復往年的高增長沒有預測;至於引進產品,則集團預計招標過程困難和價格敏感度高的環境會持續困擾。

產品銷售增長告終

雖然銷售不振,但集團似積極提升營運效率,去年銷售及分銷開支大幅削減約5000萬元,減少17%。

只靠節流終究有限時,難以繼續寄望集團來年能透過減省相關費用保住淨利潤。因此,李氏大藥廠除了加大研發費用開發新藥外,亦謀其他出路。集團去年有兩大重要動作,第一是注資850萬美元進基金,主要投資國際具潛力的醫藥公司;第二,是合資在廣州南沙區籌建醫院,投地花費約1.1億元。兩者在短期內獲利的可能性不大,反而更令人懷疑其不務正業。故此,綜合而言,集團的增長故事或暫時告一段落。

值得慶幸的是,李氏大藥廠的派息今年仍能維持增長,只是增長前景未能樂觀;另外,財務結構變化不大,估計對集團的表現不會構成太大影響。

外資基金勇於接貨

在股權變化上,縱使集團年內股價每況愈下,然而,外資基金Fidelity卻勇於接貨。自去年7月起,其持股量增加幾近一倍,最新持股量佔公司約9.99%。管理層亦有增持,卻未見踴躍。隨着旗下的期權計劃剛剛更新,認購權的行使價調低,管理層亦的確毋須急於在市場上收貨增持。

估值上,李氏大藥廠現時市盈率約15.4倍,早前最高曾達37倍。翻查公司過去5年的股價數據,現時的市盈率已近歷史低位,只是目前業績是走低而不是往年的處於上升勢頭;較保守的目標買入價估計或許定為現價的八成會較為合理。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