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4月12日

司徒光耀 衍生工具

貨比三家 盡享投資優勢

港股業績期告一段落,踏入4月份,市場關注點轉為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的言論及經濟數據。耶倫於3月底提及加息必須謹慎及關注當前經濟風險上升,「鴿派」言論為市場帶來減緩加息步伐的憧憬,一度帶動恒指突破100天線(當時約處於20766點), 惟港股受假期氣氛影響未能伺機挺進。

不過,內地製造業官方及非官方PMI表現理想, 前者更重回擴張區間,令上證指數試圖在3000點建立支持,而恒指亦於20000點關前展現支持力,上周五先跌後升呈「單日轉向」利好形態。投資者可留意,恒指目前正蓄勢再戰20天線(20405點),如能突破或有機會再闖100天線(20626點)重要阻力位。

資金看淡恒指居多

從資金流觀察,截至上周五止過去十日,好淡部署互有捧場客。期內,認股證市場共流入2.37億元, 認購證及認沽證分別獲1.87億及5028萬元資金淨流入。當中,以弱勢藍籌股如滙豐控股(00005)、中國平安(02318)及中國人壽(02628)認購證較受歡迎,例如滙控失守50元關口及2月底「雙底」水平後獲資金積極流入看反彈,期內共錄得5569萬元資金淨流入,穩居資金流榜首位置。

不過,資金對於恒指後市看法則較兩極化,期內恒指認沽證及認購證分別獲約3600萬元及近1900萬元資金淨流入,以看淡資金稍勝一籌。

最近不少商場或連鎖店紛紛推出購物優惠,令消費者充分享受市場競爭帶來的好處。其實,衍生工具市場亦不例外。

筆者上次在本欄中曾提及,由於近日投資者高度偏愛某些結構的產品,加上發行人之間相互競爭, 令相同條款的認股證有時多達三、四隻在市場上流通。競爭帶來進步,投資者從中可以選擇表現更佳的同條款產品。

其實,相關情況在牛熊證市場已發生多時,而且以認股證更常見,或與認股證本身擁有較廣泛及多元化的相關資產,而投資者亦各有所好有關;反觀牛熊證的相關資產,則高度集中於恒指身上。以3月份成交來看,恒指認股證佔整體市場比重只有23%,而同期恒指牛熊證所佔比例則高達94%。

選擇「最佳」牛熊證

此外,牛熊證產品結構較簡單,配合發行人之間的競爭,令市場上相同或類近條款的牛熊證比比皆是,有時「撞條款」的產品更多達四五隻。例如上周五所見,行使價19500點、收回價19700點、換股比率10000的恒指牛證就有五隻之多。

眾所周知,普及化產品對於消費者較有利,加上市場資訊透明度高,透過比較,精明消費者可以說毋須支付額外溢價。因此投資者在選擇牛熊證時亦不妨「挑剔」一點,擺脫傳統選證的刻板想法,盡享消費者優勢。

舉例說,傳統上不少投資者均會偏好高成交的牛熊證,但理據可能只是單純地認為「多人選擇的產品較佳」,而沒有確切地比較產品之間的優點或缺點。誠然,有關想法並無錯誤,但卻亦未必正確, 因為一如前述,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投資者大可不必滿足於「較佳」,而是可以透過比較爭取獲得「最佳」的產品。

對於未入市的投資者來說,就條款相同或相近的產品之間進行比較,有機會選擇到更低溢價及更高槓桿的產品,盡享精明消費者的好處。

此外,更可以獲得額外的市場資訊,例如發行人的良性競爭會否帶來更積極的開價或更緊貼指數變化等。假設條款相同,甲牛熊證只有一格買賣差價,而乙牛熊證則有兩格差價,則縱然後者成交較活躍,投資者或亦毋須為相同條款的產品支付額外溢價。

按市況供求作調整

至於已入市的投資者來說,不少投資者習慣於出入市部署時均選擇同一隻牛熊證,倘若原有產品無論在條款、發行人開價積極性、證價表現等各方面均貼近投資者心目中的理想,這本屬無可厚非。惟若比較後發現原有產品部分條款未如理想,則不妨考慮在加注或新一輪部署時,以表現更佳的同類型牛熊證出擊,投資效益或較原有產品為佳。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原有產品在各方面均令人滿意,惟投資者亦宜留意客觀情況變化會否影響該產品的可持有性。舉例說,若街貨持續上升,在供求關係及市場情緒因素下,或會令該產品的表現亦受影響。在這個情況下,投資者如擬維持相同條款的持貨,與其堅守已開始變質的產品,倒不如考慮一下市場上其他相同條款的選擇,或更有利於後市策略部署。

總括而言,投資市場就如同消費市場,市場競爭可以為投資者帶來更多好處。作為精明消費者,投資者亦應善用優勢,選擇條款相同產品但槓桿更高、溢價更低、更積極開價的產品。

作者為高盛(亞洲)證券衍生產品部執行董事

由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發出。©版權所有2016年,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一切權利已被保留。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對任何投資買賣的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申述、建議或推薦。投資前閣下應理解產品特性及風險,考慮該投資是否適合閣下的個別情況,並向有關的專業顧問查詢。認股證及牛熊證乃複雜之產品,除相關資產之價格及其變動外,還有其他因素影響認股證價格。本產品並無抵押品,投資者所依賴的是發行人及擔保人的信譽。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