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3月15日

顏至宏 解牛集

科技創新是中港發展活力所繫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本年中國發展的主要目標,包括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5%到7%之間;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失業率4.5%以內;單位 GDP 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等。可以說,中國經濟轉型,並且實現持續發展的目標,如何推動科技創新是關鍵的一步。

李克強在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要強化創新引領作用,為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使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並且計劃建設一批高水準的國家科學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培育壯大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持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據報告披露,目前,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可見中國政府對技術創新作推動經濟轉型寄予厚望。

中國BAT與美國FAG比較

筆者在本欄上期提到,中國自「十三五」規劃後,政府冀國內的城市都能夠把傳統的第一和第二產業,向第三和第四產業有較高附加價值,而且對環境和能源消耗較少的方向轉移,我們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找到其清晰影子。然而,截至目前,除了在上海和深圳還看到有一些具有規模效應的創新產業外,其他城市的轉型效果都不彰顯,這是政府應該注意的。

不過,中國龐大的人口規模和市場無可否認有其優勢。我們不妨從創新和科技層面觀察一下,中國的BAT(即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與美國的FAG(即Facebook、Amazon和Google)比較,中國的BAT的市值,目前只為美國FAG的市值一半。由於目前全球的經濟增長模態是消費導向的,與傳統的生產導向不同。基於中國人口逾13億人,而美國約為3.5億之譜,且美國大部分製造業生產都在外,只有研發之類還留在美國國內。

按大國經濟實力比較,誰擁有更具規模的創新科技公司,誰具有較大的消費市場和消費能力,便有更強的競爭優勢。

中國的科技公司,估計每年可以有20%至25%的收入增長,主要是使用者人數增加和創新產品增加;而美國市場,基於人口規模和市場成熟與飽和,增長速度會相對較慢。在增速此消彼長下,估計未來兩三年後,中國BAT這3家公司,與美國FAG這3家公司的市值會差不多相等。因此,中國經濟若要有持續發展的動力,的確需要靠這些具規模的大型科技公司,去帶動整個國家的經濟向前發展。

事實上,透過創新取得成果,深圳和上海都做出一定成績;兩地又以深圳的創新活力比上海更大。深圳的前海和南山科技園區的創新力量,是帶動深圳經濟規模壯大和產業升級的巨大動力。中國經濟往前走,一定要朝這個方向發展。

過去傳統的增長模式,使中國經濟受到「壓縮」,中國目前面對的困難,仍然是高端的科技產業無法成形,而低端的生產製造又面臨隣近發展中國家的更低成本競爭,出現分流,造成中國依靠製造生產推動經濟、提供就業人口的力量在下降,工業生產萎縮。

筆者認為,無論在穩定當前經濟下行以至經濟轉型,製造生產對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如今深圳成為全國競爭力和創新能力首屈一指的城市,前海和南山科技園是由成立到如今的規模,我們可從中看到深圳如何成功的「縮影」。

港創新科技須急起直追

照目前發展形勢看,中國在今年會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另一方面,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指出,政府將投放更多資源推動創新科技發展,希望令香港在新一波科技浪潮中維持競爭力。

目前,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都大力推動把製造業和資訊科技融合,提升製造業的產能。而製造業的升級換代當前加速進行,香港獨特優勢可以支援《中國製造2025》的發展。內地企業可以利用香港作平台,測試國際市場對高端產品的反應。面對科技創新的世界潮流,香港如何因應形勢發展,實在是當前急務。究竟科技創新在香港的角色和地位在哪裏?這是必須思考的問題。

此外,傳統製造業要轉型,除了朝向智慧製造、機器人之外,還有一條路可以考慮,就是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分析各種與客戶需求、公司行銷、資金成本或資本運作、風險管理等,甚至可以進一步達到產融結合,協助傳統企業增加一個收入來源。未來公司的發展,這些大數據行銷或創新相關的投入是非常重要,而香港在這方面有它的積累可以協助內地企業。

住房成本高不利引進人才

在思考香港發展創新科技路向時,筆者發現,香港房地產價格的持續高升,租住成本十分高,不利吸引精英人才前來。因此,要科技研究型的人才來香港,必須想辦法把房屋的居住成本和生活成本降低。

因此,政府要有一個長遠的計劃和措施,看看如何讓那些有意從事高科技產業的企業和人才,得到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譬如在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附近,亦即在沙田區,找一個面積500至600平方呎的住宅單位,租金動輒需要一萬多元。為什麼政府不能為這些單身年輕工程師提供一個他們可以負擔得起的居住單位,或者像大學那樣,在科學園附近找一塊地,建一些年輕單身員工宿舍,一個單位,可入住1個甚至2個人,他們可用較低的居住成本,這樣或可吸引優秀的年輕科技人才來香港工作,形成人才庫,從而帶動香港的科研產業進一步發展。

筆者在港大和科大任教的部分優秀畢業學生,就是因考慮到高房價,負擔太重而選擇到其他地方發展,這真的是很可惜;問題實在值得我們深思。

目前,香港的科技研發費用,政府的投入也有所增加,有50億元的創新科技基金,但這些資金怎麼應用,使這些資金的投入產生真正的成效,是需要好好安排的。

據筆者所知,這些資金當中,一部分用來作「配對」。另一方面,我們有沒有辦法,讓內地一些實力強大的科研究機構/企業將部分研發部門轉移過來香港,利用香港更好的知識保護政策,更容易在各種科技政策上與香港或其他國際機構進行合作,互利共贏、相互促進,使這些科研機構更樂意把資金和人才投到香港。筆者認為,這都是推動香港科技創新發展關鍵性問題,也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動力所繫。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在推動香港科技發展方面一直擔當着重要角色。應科院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00年成立,其使命是要透過應用科技研究,協助發展以科技為基礎的產業,藉此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應科院設立了7個技術部,把其在多個領域的核心研發能力組織起來,包括通訊技術、電子元件、集成電路設計(類比)、集成電路設計(數碼)、光電子、安全與數據科學及軟件與系統。研發力量主要針對金融技術、智慧製造、新一代通訊網絡、醫療健康和智慧城市等5個應用範疇,與國家十三五規劃密切配合。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角色

應科院目前有約500名研發人員,近80%擁有碩士博士學位。團隊領導都是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 並帶領研究員進行科技研究。這些研究發展成果在香港或內地被頂尖公司使用,如華為,或成立公司將這些技術產業化或資本化等。因此,推動科技和創新,發展的空間相當大。

順帶一提,今年5月中旬,應科院將與香港警務處一起主辦網絡安全高峰會。這次峰會由香港銀行學會和香港科學園作為協辦機構,香港金融管理局作為首席支持機構,旨在為網絡安全領域的最新議題和趨勢作出討論,以及為如何減小網絡攻擊的風險帶來深刻的思考,這都是值得多做的工作。因囿於篇幅,筆者列出該次峰會的詳細資料,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www.cybersecuritysummithk.net

總而言之,若香港不在科技創新領域向前推動,固有的發展優勢就會逐步萎縮,不進則退。

﹝本文由科大商學院傳訊部筆錄,顏至宏教授口述及整理定稿﹞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財務系客座教授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