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2月24日

費高 股海One Piece

巴塞爾危機隨時爆發

趁市場尚有點餘力反彈,不妨講多點危言聳聽的話。如果年內將發生一場金融危機,我建議將之命名為巴塞爾危機(Basel Hazard)。

由國際清算銀行制定的《巴塞爾協定》,原意是訂立全球金融監管標準,強化國際型銀行體系的穩定。金融海嘯後,原有的《巴塞爾協定二》被指在次按問題上突顯了監管及防備之不足,最終於2010年制定出《巴塞爾協定三》,來滿足外間期望。然而,此舉似乎無法達到預期目的,更成為新一輪危機的元兇。

協議最新版本的重點,就是隨年日提高銀行所需維持的一級資本充足率(Tier 1 capital ratio)要求。在低息環境下,環球銀行無法透過正常途徑來募集龐大資金,無計可施之下,發行大量高息應急可轉債(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又名CoCo債)成為各大銀行的出路。

另外,新監管要求下,合規(Compliance)部門的開支有增無減。

經過數年安樂日子,由油價下挫導致眾多油企疑似資不抵債的風險,頃刻蔓延至銀行身上。儘管力陳其財政狀況上的穩健,惟不難想像的事實,大部行銀行股在去年錄得差強人意的業績,動搖了名為「信心」的根基。更嚴重的是,投行積極推銷,將手上CoCo債抵押再融資,再買入同類資產來提高潛在回報(及風險)的投資人,當債券價格下跌時難以將整個結構性資產脫手下,或會透過沽空股票來對沖損失。

監管制度訂得過分嚴格,務求加強大眾信心,但反過來加重受監管者的負擔,繼而形成新一波的「信心危機」──財務數字轉差,應急可轉債價下跌,信心受損,股價下挫……恰如索羅斯解釋「反射理論」當中的惡性循環,惟現實疑似只走在中途上。

跨國銀行乏「靠山」

後續發展的重點,我倒想得較為簡單︰如果真的出事,邊間銀行有「得救」?

雷曼事件後,美國政府必然保住當地銀行業;內銀的資本賬有幾壞,中央政府不會坐視不理;惟獨歐洲央行不屬於任何國家,難以迅速拯救出事的歐資銀行,缺乏明確「靠山」的國際性銀行,面對着同樣困窘。

大幅度低價配股可解決事件,惟短期恐慌導致香港金融體系不穩的情況,金管局應早已未雨綢繆。

https://www.facebook.com/figoinstock/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