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2月16日

費高 股海One Piece

購併頻仍非好兆頭

自覺要理解經濟循環的大概,並非過分艱深,只要嘗試從人性去解構,好容易融會貫通。例如,全球各地股市或私人市場都出現大大小小的重組、合併、收購交易,表面似乎機會處處,但從一個上市公司管理層的立場思考,這應該是一個利淡訊號。

牛市期間,公司股價從低迷位置慢慢走高,業績逐漸上揚時,管理層忽然計劃購併的機會不大︰既然營運重新走上軌道,功課交足,透過購併擴張業務,恐怕只是畫蛇添足。況且,以低價但有潛力的公司股票作交易並不划算,現金交易或會影響固有業務的現金流,更不值博。

假若牛市頂端初現,經濟漸走下坡,生意愈見難撈,一些公司舵手望着股價高企,但業績增長放緩,並不能處之泰然,思考的亦非在困難時刻怎樣「守業」,而是對自己能力深信不疑,來個「英雄造時勢」。不過,當他們絞盡腦汁仍不得其法時,購併就成為一個可行出路。

銳意進行重組、合併、收購,管理層真的有能力帶領新公司,產生協同效應(Synergy Effects)?從歷史所見,可以造成「1+1>2」的案例,可謂鳳毛麟角。不過,對管理層來講,卻有不少好處。

首先,收購合併可為股東帶來虛幻的憧憬,或者殘酷的現實可能在一年以後浮現之前,買賣雙方的管理層卻已率先享受過交易帶來的名利。電影《收購風雲》(Arbitrage)結尾,有個非常黑暗又寫實的結局︰Richard Gere飾演的賣方不惜「做靚盤數」,隱瞞虧蝕項目,促成收購,最後抽身而退;買方CEO的下屬告知自己被「過一戙」,但原來他早知這筆是蝕錢交易,而且早有盤算。

交易後裁員理所當然

在相安無事的日子,一間上市公司要進行精簡架構,難免掀起反對聲音,有損外在形象及內部士氣。不過,一間完成購併交易的企業進行一樣動作,卻變得理所當然。美國兩大化工業巨頭杜邦化工(DuPont)和陶氏化學(Dow Chemical)的業務非常同質而且無獨特性,合併後不見得收益增加,合併衍生的額外溢價就在共用資源、削減成本、裁員瘦身之上。況且,此時諸多動作,如果最終失敗收場,決策者大可歸咎於大環境不濟,外圍弱勢使然,但責任絕不在他們身上。

所以,遇到任何基於購併的炒賣概念,投機者還請謹遵 「buy the rumor, sell the news」。

https︰//www.facebook.com/figoinstock/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