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1月5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深港通舊聞新炒三大教訓

11月4日,周三。中港股市上演一幕「美麗(不美麗?)的誤會」,恒指在「深港通」舊聞新炒真相大白後,升幅迅速收窄。擺了這個烏龍,早上在港交所(00388)升至218元買入的股民,「認命」之外固然無可奈何,惟未受這個「低級錯誤」影響的投資者,又能從事件中汲取什麼教訓?

文章早在周二晚刊登,且以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的名義出之,但對日期出處隻字不提,直至翌日午後,港交所和人行才先後作出澄清,跟股民說這篇「署名文章」實為周氏今年5月一次「重要講話」的原文照錄,翻叮而已,唔好意思。

低級錯誤?

「文章」刊登於人行官方網站,打正中國央行的金漆招牌。股民若只是在財經網站之類的消息來源發現此文,在沒有核實日期出處的情況下做了錯誤的決定,損手爛腳與人無尤。消息在人行官網發放,心水再清的人,也很難不被這個身份蒙蔽眼睛,連最基本的資料核實也懶得做。

假設人行在港股A股因「深港通」消息炒上後始意識到問題所在,為免市場「將錯就錯」,對相關政策產生不必要的誤解,遂聯同港交所作出澄清,那便等於承認犯了低級錯誤;在股市大升後才採取行動,反證了人行並非第一時間察覺漏洞,要市場「提醒」方亡羊補牢。股海裏具「偵探」頭腦者不少,發生這樣的事,引發這樣那樣的聯想在所難免。假如你不信事件乃人民銀行後知後覺的無心之失,那麼舊聞新炒又可以如何解讀?老畢認為,要分兩個層次來看。

斷章取義?

第一,人行若是有意識地先放後收,目的何在?要一探股災救市後轉冷的「深港通」話題,是否仍能引發投資者熱情嗎?這個「陰謀論」如果講得通,非但徹底推翻了「低級錯誤」的說法,於218元接了港交所的股民,豈非要為不自覺地做了決策者的「白老鼠」而高聲呼冤?人行會否如此不負責任,大家不妨思考。

第二,引發「烏龍」事件的周小川講話長達數千字,當中直接提及「深港通」的只有一句,連配菜亦稱不上。央行網站人人可上,但市場資訊多如牛毛,認真的搞笑的任君選擇,不是所有人都樂意上人行官網閱讀那些長篇大論。文章所以「街知巷聞」,乃網民轉發媒體轉載的結果。大家若相信漏報日期出處只是人行「大頭蝦」,那麼誰在周小川冗長講話中發現與「深港通」相關的寥寥數字,斷章取義大肆炒作?

真相如何,也許永遠是一個謎。事件可以為投資者提供的教訓,老畢認為有三個:

一、今時今日,中央銀行已成為主宰股市最重要的力量。此事既與人民銀行扯上關係,在聯儲局以至歐英日央行身上亦不難照辦煮碗;耶倫、德拉吉、黑田東彥任何時候說過的任何一句話,都可拿來當「新聞」炒,投資者不虞有詐,隨時墮進有心人的圈套。

二、我輩天天「爬格子」,資料搜集是例行公事,用與不用還在其次,查清出處核實資料才是頭等大事。不然的話,分分鐘舊料當新,最終發現連日期都搞錯,誰救得了你?投資者一樣,網上資訊時刻更新,不提醒自己「順眼」望一望發表日期,很易在海量訊息中患上「思覺失調」,舊聞當寶炒。

好壞通殺?

三、資訊不論真假,都不能視作股票買賣的唯一依據。當「好消息」吹到畢爸爸耳邊,股價大有可能已見頂,遲來者成為先行者的「點心」。壞消息也沒有什麼不同,大家若翻查8月24日道指暴瀉千點當天的市場資訊,我敢寫包單,100條中有99條極盡驚嚇,震到散戶面青,人人要錢唔要貨。

你睇雪佛龍從70蚊美金反彈至接近100蚊,三個月唔夠漲近四成,便知時刻緊貼資訊未必是好事。不要為「深港通」、「二孩政策」過度亢奮,亦不要在壞消息充斥時不問價清倉。

資訊不能輕視,但切勿讓真真假假的消息打亂你的投資策略,一而再地buy high sell low!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