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9月18日

財經路向

PPP理想與現實的尷尬

中國大力激發民間資本的努力,正面臨與現實背道而馳的尷尬。

一方面,政府為穩增長力推的PPP(政府和社會資金合作)專案希望民間資本介入,剛剛公布的國企改革方案也提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均傳遞地希望通過改革創新,讓民間資本提升活力,以應對「十三五」期間的經濟下行壓力。

另一方面,在強調做大做強的國企改革方案背後,難免令人憂慮將進一步固化某些領域國企的壟斷,而政府力推的PPP模式,實際中標者也多以有實力國企為主,民間資本參與度並不高, 讓加快發展市場化經濟的改革目標大打折扣。

國務院周日發布國企改革指導意見,從總體要求到分類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國資管理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方面提出國企改革目標和舉措。理直氣壯要做強做優做大國企。

儘管該方案不乏亮點,但其過分強調意識形態的表述也難免令人憂慮其誠意,原本就是「共和國長子」的央企國企,在佔據天時、地利的諸多優勢後,繼續做大做強,能留給民間資本的生存空間還會有多大?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今年最新發布的「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中,有293家國企、207家民營企業,分別佔比重58.6%和41.4%,293家國企在收入、資產、利潤、稅收等方面佔到80%左右的份額,但是淨資產利潤率低於民企的4.57個百分點。

民企多重憂慮

這種憂慮在近日北京召開的一場民企生存發展指數報告的會議上有充分體現。與會者提到,相關的法律,尤其是經濟方面的法律規則和市場經濟的精神不符, 是造成民企生存和發展困難的重要原因。

參會的法律界人士反映,內地很多政策初衷和導向都很明確,且看着很好,但在執行中卻屢屢碰壁,尤其是民企的私有產權沒有很好的法律保護。「中國很多的改革就是用一個錯誤彌補另一個錯誤。」該位律師尖銳地批評,並用大量民營企業家因各種原因鋃鐺入獄的案例闡述了民企生存所面臨的法律問題。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最新發布對民企生存和發展的報告顯示,從對廣東和浙江民企的調研看,超過半數的受訪民企表示融資是面臨的主要經營困難,其他的還包括行政干預與行政壟斷、 政策波動大等。報告建議需要真正提升民企地位,推行國企改革,使民企成為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和主導力量;通過打破壟斷,保障民企准入的一般性,「國有產權比重大,行政干預和行政壟斷多,私人產權遭受侵犯和市場扭曲的程度必然傾向於大,距離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要求就愈來愈遠,離市場經濟體制的實現也遠」。

加劇國進民退

若拋開究竟是民企還是國企應該成為中國市場經濟主力的爭論,目前中央為穩經濟、擴投資,力推PPP方式以吸引民間資本介入,從理論上不失為一種讓兩種資本融合並互惠互利的好辦法,但現實中PPP推進顯然並不順利,在落地難的同時,中標者基本是央企國企,面臨「國進民退」加劇的尷尬。中國目前PPP專案庫已經發布1043個,總投資1.97萬億元人民幣。

一位參加了早前國務院關於穩增長政策落實情況檢查的官員就坦承在檢查過程中問題最嚴重的就是PPP。他指出,發改委財政部都在大力推PPP,有點像政治任務,讓各地報項目建項目庫,地方把一些想自己幹的項目包裝成PPP,等着吸引社會資本,實際耽誤了專案進度,「本來PPP應該是地方政府和民間談戀愛,現在爹媽等不及了,大規模的逼婚。」

此外,發改委財政部兩頭管,依據的招投標法還是政府採購法,地方無所適從,一般是省裏指定牽頭部門,民資觀望,「PPP的第二個P是民間部門,但我們把它變成了社會資本,大部分社會資本不是民間的,是大的央企或省屬國企,實際上成了public public partnership。」該位人士認為,把PPP作為拉動經濟的方法是不對的,也不適合。把這作為穩增長的手段不會太有效。硬逼的話會有後遺症,本來不適合做PPP的也做了PPP,比如純公益應政府做,民間做了覺得不合適還會退出,還得政府「兜底」。

不過,官員們顯然有不同看法,在他們看來,PPP落地難的原因是各地的前期工作做的不夠到位,一些專案回報確實不理想,以及地方的承接能力不足等等。

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司長許昆林說:「去年以來,地方在投融資的能力方面確實下降,所以要利用發行專項建設債券的資金,對PPP項目給予支持;同時要抓一些具體的落地工作,準備跟有關方面比如全國工商聯,聯合向民企推介PPP的專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