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9月8日

翁海穎 珠三角發展

港澳旅遊前景的再思

澳門今年第二季生產總值收縮26.4%,香港零售業額從3月起五個月連跌。港澳經濟指標下滑是由旅遊業不景、內地旅客下跌造成的。如果說香港旅遊不振是受到佔中、反水貨客的內部衝擊,澳門則是內地反貪腐的外部影響,乃政治、社會轉變反撲經濟發展領域。旅遊業是愉悅型產業,賺開心錢的生意。內地、港澳間的旅遊挑戰,也使三地經貿社會往來備承壓力。

2003年以來,內地利用自由行安排來推動港澳發展,三地往往從企業利益、旅遊從業員就業的經濟角度出發,相對忽略了外來旅客對當地空間資源的擠佔,旅客和居民的社會互動或衝突,以及內地旅客的旅遊模式。

旅遊合作的問題

從經濟角度而言,澳門遠較香港成功,關鍵在於澳門的微型經濟、博彩業為基礎的旅遊模式。內地旅客急增幾何級數地推動澳門發展,澳門政府從博彩活動獲得財政收入,居民從旅遊活動賺取收益。然而,以博彩為主體的旅遊模式先天性存在道德爭議,尤其在賭風甚盛的中國社會。產業內蘊的爭議性隨着規模增長,不難放大成普遍性問題,需在制度層面加以糾正,尤其是部分內地旅客的博彩更涉及貪腐行為。

香港和內地的旅遊合作循購物消費展開,得益內地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縱使部分購物牽涉內地送禮文化下的貪腐行為,畢竟是市場活動,毋須制度修正。可是,內地居民購物額佔香港零售總額比重在數年間升至三分之一以上後,內地旅客開始左右香港零售生態,繼而影響本港居民的消費享受。香港零售企業當然歡迎內地旅客,惟處於第一線零售從業員壓力菲淺,加上部分旅客購物習慣不甚文明,本港銷售人員怨聲不少,相應影響服務水平。弔詭的是,賺得最盤滿缽滿卻是房地產商,加大了香港內部的經濟矛盾。

與此同時,部分內地旅客採取高高在上的消費心態,視其購物乃協助香港發展,忘卻了他們是從實惠角度進行消費,而非傳媒報道或自我認知中的援助性消費。這種在實際行為、自我認識的落差,導致內地旅客和本港居民間的文化衝突。

內地、港澳之間的旅遊合作包含着社會性、制度性的張力,而非單純經濟活動。其過度、過速發展不難從另一角度反制旅遊發展動力,或是來自內地的外部因素,或是港澳的內部反彈。

內地訪港澳旅客下跌帶出兩個議題。第一、旅遊業對城市經濟的作用;第二、內地旅客對促進三地合作的貢獻。

旅遊業的經濟作用

從經濟角度來看,旅遊業很難成為中、大型經濟體系的支柱產業,更多是小微經濟體的專長,利用自然景觀條件、文化特色來吸引外來旅客。對於城市經濟,旅遊是促進經貿文化往來的平台,屬於輔助型產業。

中大型城市若要發展旅遊業,須解決外來旅客與本地居民共處一地的空間壓力,倘若旅客來自文化差異較大地區,更要處理旅客和居民間的潛在衝突。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政府通過聖淘沙島和開賭發展旅遊。空間上,把旅客集中在遠離新加坡主島的聖淘沙,區隔旅客和居民的活動空間;社會層面,對新加坡居民進入賭場採取限制措施;旅客來源亦相當多元化,不會過多倚重單一國家,多管齊下地減少旅遊發展對城市帶來的社會壓力。

香港發展旅遊的起因是SARS後的經濟不景,利用內地旅客消化零售、酒店業的過剩能力。當內地旅客數量超越既有接待規模,香港沒有相應地追加設施,反倒增加價格來最大化利潤。部分商場積極招攬高消費的內地旅客,無視周邊居民的消費需求。這種缺乏社區關懷的經營模式,結合上政府未能從速調整規劃,是居民和旅客間矛盾的導火線。澳門雖然增加大量博彩、酒店和零售設施來提高接待能力,惟博彩業內含的負面社會效應也被擴大,最後反制經濟發展。

港澳當前的旅遊困境是政府和企業對旅遊業本質、自身旅遊模式缺乏完整認識。面對社會壓力時,希望通過調控內地旅客規模來事後性地解決內部矛盾,殊不知問題源起己身。

內地旅客下降的影響

內地赴港澳旅客人數、旅客消費總量的下降,澳門經濟壓力至為沉重。近四分一的經濟收縮,嚴峻度不下於希臘和烏克蘭。可幸是澳門政府維持既有公共投資規模和社會福利開支,澳門居民收入影響不算大,至少維持住社會穩定。過去十數年,澳門不斷提出經濟適度多元化,成效不盡人意,在於內地旅客帶動博彩旅遊大發展,資源被宏吸至博彩旅遊環節,且受利益團體的沉澱效益左右,欲改乏力。此時內地旅客減少、博彩收益下降,不失為澳門利用經濟壓力帶動經濟適度轉型的「危中有機」。

香港受到的衝擊低於澳門。即使內地旅客減少造成零售市場的2-3%萎縮,也不致動搖香港經濟基礎,原因是旅遊零售佔本港經濟比重不算太高,更多影響的是商舖租賃。惟其對商舖租金水平也形成回落壓力,一定程度改善香港零售成本競爭力,亦有助商舖結構的合理化,不致過度傾向外來旅客,忽略本地居民的生活需求。

面對零售額下降,港府向內地提出開放旅客來港。在香港沒有妥善安排本地旅遊零售資源前,這種視內地旅客為調節本港經濟發展的做法並不可取。一則缺乏政策穩定性,二來缺乏遠景規劃,再者不了解內地旅客結構及其購物模式。不少訪港旅客來自珠三角,他們的購物需求可被往返兩地的港人水貨客滿足,不需進入香港。內地旅客已不再滿足抵港澳購物,直赴歐日採購。

更重要的是,香港必須釐清發展旅遊業的意義,是推動零售業?或是促進人員往來和相互了解?近年來,本港居民對內地居民存片面觀感。內地旅客有購物觀光者,亦有商務洽談者,後者對促進香港的商貿網絡貢獻良多。部分內地旅客的不文明舉止亦非針對香港,世界各地亦復如是,連習大大也發話了。事實上,內地旅客素質正逐步提升,尤其是年輕一代旅客,目前是過渡性問題。

旅客並非經濟資源,招之則來,揮之則去。香港的待客之道,應超越逐利思維。同理,內地的旅遊心態也不是送禮送錢,而是互動互惠,相睦為鄰。

作者為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研究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