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7月21日

葉浩文 理財方略

買賣ETF要看溢價與折讓

近日筆者應邀出席了幾個投資講座,包括由本地券商舉辦的市況分享會及港交所為大專學生而設的「ETF Day」。席上除了討論在大市調整後如何部署外,還解答了一些關於ETF投資的問題。

有投資者問到,為何ETF會不時出現較大的溢價或折讓情況?首先,所謂「溢價」(Premium),即ETF在交易所(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高於基金的資產淨值價(Net Asset Value,簡稱NAV);而「折讓」(Discount)是指ETF的交易價格低於基金的資產淨值價。雖然ETF存在套戥機制,令其買賣價盡量貼近基金資產淨值。但實際上有時我們仍可見到,ETF的買賣價格與資產淨值大幅偏離。有機會發生此情況的原因包括:

1) 當ETF所追蹤的資產出現交易運作上的問題(以上周內地A股市場大量股份停牌為例),影響ETF在一級市場上的贖回運作,投資者便只能通過交易所(二級市場)沽貨,令ETF市場價格出現大幅低於資產淨值的情況。

2) 交易時差:ETF所追蹤的資產和ETF買賣的交易所在不同時段運作,在缺乏有效投資工具的情況下便難以進行套戥。以在港上市的美股ETF為例,由於紐約與香港有12或13小時的時差,在港買賣ETF時美股已經收市,因此即使ETF價格大幅高於或低於資產淨值亦難以透過套戥作出調整。

3) 當ETF所追蹤的資產涉及較高的交易成本,例如所追蹤的市場有資本限制,又出現大量買盤或賣盤令市場難以消化,也有機會令ETF出現較大的溢價或折讓情況。

簡單而言,ETF與股票一樣,市場價格受供求關係影響。當ETF持續出現溢價,可反映該ETF較受市場歡迎,反之亦然。

雖然ETF時有出現折讓或溢價,莊家(Market Makers)及參與證券商(Participating Dealers)會通過上述套戥機制,令其市場價格(尤其流通量充足的實物型ETF)盡快貼近NAV,因此投資者可以用溢價與折讓走勢作為買賣指標。以本地兩隻實物型A股ETF,包括市值最大的南方A50中國(02822)【圖1】及華夏滬深300(03188)【圖2】)為例,它們自年初至今有時會出現溢價或折讓,但平均而言較NAV折讓0.5%或0.6%。從圖中可見,在7月初折讓突然急升至逾10%,這是因為如上述的情況(1)所言,A股市場大量股份停牌影響一級市場運作,令想沽貨的大戶只能通過交易所沽貨,導致ETF市場價格較NAV明顯折讓。如今,該折讓情況已大幅收窄至正常的水平。若投資者在大幅折讓當天留意到有關情況,其實可以利用該難得的機會獲利。

善用供應商提供NAV數據

不過,投資者如何才能得知ETF價格較資產淨值大幅折讓呢?事實上,據港交所要求,各ETF供應商須把旗下所有ETF的NAV以接近實時的形式在公司網站刊載。

但由於本地散戶常用的串流板報價平台或手機應用程式沒有提供這項實時資訊,或只提供前一個交易日的收市資產淨值價,令不少散戶在買賣ETF時,未能準確判斷ETF的折讓或溢價情況,以致高追或賤賣了也懵然不知。現時ETF在本地投資市場已日趨普及,投資者可多加留意此項重要數據,筆者亦希望各串流板供應商能積極考慮與時並進,為投資者提供實時NAV報價的增值服務。

作者為惠理基金ETF業務拓展副總監,擁有多年基金銷售及推廣經驗。他隔周二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ETF心得。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