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7月21日

徐家健 經濟3.0

供求角度再看《21世紀資本論》

憑《21世紀資本論》一書成為左派人士英雄的皮格蒂(Thomas Piketty),在訪問中竟與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商榷?我說的不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作者凱恩斯,而是成為宏觀經濟之父前差點憑《和平的經濟後果》(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eace)贏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那個凱恩斯。

當紅法國經濟學家皮格蒂最近接受德國《時代》(DIE ZEIT)周報記者訪問時, 再一次為「弱勢」發聲:「德國說他們從道德立場來看,希臘必須要還清債務;我聽了覺得這真是天大的玩笑,你們不正是那個從來不還債的國家嗎?怎麼有這樣的立場來嘲諷別國。」皮格蒂認為,德國戰後的經濟奇蹟是多得當時債務紓緩政策。《時代》周報記者卻認為,當年人們了解到德國在一戰後面臨重大財務壓力,反而造成引發二戰的契機,於是考慮想免除德國的罪行。仔細一點分析,皮格蒂的想法其實與《和平的經濟後果》的凱恩斯沒有大出入,他們都認為債務紓緩政策是出於政治及經濟考量下的決策,與道德無關。問題是單憑政治及經濟考量,眼前的希臘和戰後的德國可以同日而語嗎?

凱恩斯曾經是對的,而且非常對!《和平的經濟後果》是大學年代張五常老師推介的好書,芝大老師莫里根(Casey Mulligan)更認為這是歷史上最重要及最有見地的經濟著作。不訴諸權威,但亦不因人廢言。上月到芝加哥與老師同學敍舊,與莫里根再次談到皮格蒂及他的《21世紀資本論》。

皮格蒂的法國情意結

莫里根先提供了些內幕資訊,原來芝大經濟系在1993年曾邀請過剛出道的皮格蒂加盟,當時皮格蒂棄芝大取MIT(麻省理工學院)。但即使比芝大較支持政府干預的MIT最終也留不住皮格蒂,兩年後皮格蒂還是決定棄美取法回老家去也。

《21世紀資本論》開宗明義質疑貧富差距可有合理辨解,否則絕對是民主之敵。要了解貧富差距,皮格蒂認為要先有數據。而論數據,皮格蒂也是棄美取法,皆因他認為法國大革命確立了平等的理想制度,而美國卻反而經常以她們的不平等市場結果自我感覺良好,比如在共和黨執政期間最低工資不斷被凍結等。對於貧富不均,皮格蒂認為是政治問題,傳統經濟學供求分析是難以解釋貧富不均的。這說法當然觸動了強調價格理論乃芝大傳統的神經。

對於皮格蒂的法國情意結,莫里根有此簡單回應:近年好幾次最低工資上調,都是共和黨執政期間發生的。

其實莫里根與我一起研究過民主的因果,我們都知道數據顯示法國的民主程度一向比美國略低。而皮格蒂對數據棄美取法的態度,使他漠視了幾位美國著名經濟歷史學者多年來對貧富差距進行的數據收集及供求分析。當然,皮格蒂亦漠視了莫里根破紀錄只用兩年時間便完成關於世代不均的芝大博士論文。

貧富差距的供求解釋

最嚴重的是,皮格蒂漠視了三個貧富差距的供求分析。芝大出了兩個梅菲(Kevin Murphy):一個是多次在本欄提及的老師Kevin M. Murphy,此梅菲以「技能型科技改變」(skill-biased technological change)增加人才需求來解釋「大學溢價」(college premium)帶來的工資差距。根據此供求分析,工資差距是投資人力資本提升技術的回報。另一個是Kevin J. Murphy,此梅菲多年來以供求概念分析企業高級行政人員收入,如解釋為何大企業高級行政人員責任愈大收入便愈高,和美國及其他國家CEO的收入如何在類似的供求因素影響下逐漸接軌。

最後一個貧富差距的供求分析,來自莫里根自己的研究。科技進步使知識更值錢,大學溢價因此不斷上升。但同一股市場力量,卻令兩性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斷縮窄。

不訴諸權威,亦不因人廢言。不同數據使我們可看到不同的貧富現象,一樣的供求分析卻幫助大家明白這些不同的貧富現象往往如出一轍。

作者為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