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7月6日

林國泰 財經DNA

滬深急瀉原因存疑

上證綜指及深證成分指數上周五收市分別下跌5.8%及5.3%,上證綜指更自6月12日收市創下7年新高後,不足一個月內急瀉近29%,滬深兩市市值蒸發16萬億元,平均每名股民虧損32萬元(人民幣.下同)。市場開始對滬深急瀉,愈救愈跌背後原因產生疑問。

內地股市跌勢過急。內地上一次股災要數2007年環球金融海嘯,上證綜指10月初約5903點下跌至2008年1月初5484點,3個月只下跌419點,跌幅只有7%。由2008年1月初開始,跌勢加劇,以一季時間急跌至3094點,跌幅高達44%。反觀今次,上證綜指用了3個星期的時間急跌近三成,跌勢出奇地過急。

內地基調「過得去」。儘管內地經濟被市場看淡,但2014年內地國內生產總值達63.6萬億元,按年增長7.4%。

換句話說,一年經濟增長4.38萬億元,相對香港國內生產總值一年只有1.8萬億元,內地一年就增長2.5個香港經濟體,成績已經合格。未來一年,增長7%左右已經有所交代。

急瀉原因存疑。股災離不開多種因素,例如經濟急跌、突然加息、估值極高、過分借貸等。今次內地股市急跌,市場認為「去槓桿」是急瀉的主因,過去孖展、沽空(簡稱:兩融)規模由3000多億元急增至超過2萬億元,市場更估計場外規模亦達2萬億元,近期一周正規兩融減少金額不足2000億元。雖然如此,市場亦猜測兩融非今次大跌主因,這等待當局察明向外公布再作評論。

期貨較融券影響大。過去幾周,內地融券(即股票借貨沽空)規劃只有幾十億元,相對每天成交額幾千億元,比例太小,影響輕微。相反遠期期貨成交在大市下跌前較下跌時少,大戶在股市調整前建立大量淡倉初步不成立,但大戶會否在跌市時增加期貨成交,順勢「加多腳」就值得關注。

內地金融業有一大特色,分場外及場內,如果今次急跌原因與場外規模過大及不受控,當局處理需時,因此股市表現可能超出市場預期。由於近月的跌市可能已令過半股民損手,而且部分人可能債台高築,影響內需,明天繼續。

[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