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5月18日

黃錦輝

初創易失敗 企業教育責任重

美國一向着重創新及科技產業,過去多年成功孕育了不少譽滿全球的國際科技巨擘。有見及他們的成功,其他經濟體亦爭相仿效,進行重點投資,以鼓勵本土年輕人「三創」,即創意、創新及創業。

中國政府對促進「三創」發展同樣積極。李克強總理於5月7日訪問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走訪了多家活躍的初創企業。期間李總理公開表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都要先靠就業,就業是一切的基礎。」他鼔勵不同持份者(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給創客們提供更多支援「三創」發展的平台。

香港也不甘後人,政府近期多番投放資源,例如在《2014財政頂算案》提出未來三年每年預撥2400萬元予6所大學,鼓勵學生及校友科技創業;《2015 財政預算案》提出撥款5000萬元在科學院設立配對投資基金。此外,私人及企業投資基金有如雨後春筍,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可數阿里爸爸創辦人馬雲成立的10億元香港青年人創業基金。估計未來幾年將有數以億元計的熱錢在本地「三創」市場流動,足以讓年輕人藉此機會大展拳腳,同時間金融界「財技」高手對這塊「肥豬肉」也垂涎欲滴。

免重蹈科網爆破覆轍

此情此景不禁令筆者想起上次二千年科網股爆破時,年輕創業家及小本投資者經歷過的慘痛教訓。當時青年人誤信財技奸商的花言巧語,盲目投身創辦電子商務.com公司,結果換來徹底失敗。最不幸的是有些年輕人無法自拔,最終賠上了性命。今天的情景與15年前的狀況十分相似,前車可鑑,香港人必須為熾熱的「三創」文化做好預防和準備,避免重蹈科網爆破覆轍。

汰弱留強本是初創企業的運作定律,國際科技管理研究報告指出,初創公司的失敗率高達99%,香港地區也不例外。那1%的少數成功者當然十分雀躍,但其餘99%的大眾又怎樣面對失敗呢?筆者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而教育界有必要挺身而出,做好「企業教育」(Entrepreneurship)工作。在課程中,必須針對年輕人在考慮開店之前調準他們對初創的期望(Expectation Alignment),讓他們了解自己是否真的適合創業,以及裝備他們在開店之後如何面對生意失敗的挫折,教導年輕人如果正面地從失敗中學習 (Failure Management) 。

另外,科技業界在火熱的「三創」發展文化之下,將面對嚴重人才荒問題。首先,不少大學畢業生將受不了豐富創業基金的利誘,以及社會「三創」文化大輪的驅使,放棄做「打工仔」,盲目追求「老闆夢」。再者,筆者預期將有很多現職的專業人才中途離職,脫下工服去創業做生意。

筆者認為,要紓緩上述問題,各大專院校應該加強「學生實習計劃」(Student Internship),特別是創造更多創業實習機會,讓學生早些接觸創業者,了解他們在創業過程中的辛酸,例如烈日當空下在鬧市派傳單、疲於奔命地「跑數」、通宵達旦地「趕工」等。這些經驗必然能幫助參與實習的學生自我評估,肯定(或否定)自己的「三創」能力,避免畢業後盲目地跟隨創業浪潮,最後「翻艇」收場。

今天投訴文化籠罩着香港,有些人動輒便上街表達不滿。筆者擔憂他朝一旦「三創熱潮」累積大量失敗個案而演變成「三創海嘯」,不排除導致那99%初創失敗者的怨氣齊齊爆發,釀成另一次勞民傷財的「佔領」行動。

黃錦輝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前會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