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5月5日

陸文 談股論策

「國際牛」待誕 宜及早部署

隨着安全月份的4月3000多點恒指升幅成為過去,踏入5月,港股似進入一輪貪婪與恐懼的博弈期。

中央營造的本土基因牛已誕生多時,能否吸引外資投入,令中港股市成國際牛,還要看一眾外資基金有否開荒決心,善用目前參與A股渠道配額的約11000億元人民幣,一如1620年首隻英國載運清教徒移民北美的「五月花號」啟航,有勇氣東來中港股市這個具挑戰性的新領域。

A股加入MSCI指數只是時間問題,如相信筆者過往強調10年周期論,過去兩三年吸納中港股份,在改革與放水下,迎接延至2017年的大牛市,即稍後可能出現的調整將是理想的中線入貨時機。目前港股由內地大媽與外資基金角力,暫以一批二三線及概念股為主打板塊,在國際牛待確認前,將構成輪流炒的熱錢運行模式。

新錢來前 炒股不炒市

港股短期進入炒股不炒市階段,顯示流入的新資金不多,可從過去一周金管局未有入市干預港滙反映,亦見有資金從區內新興市場流出,而反映北水南調的「港股通」使用餘額回升,部分累積升幅大的股份已出現獲利回吐,不少更是重磅股。目前大市資金尚算充裕,足以構成輪流炒板塊與個股能量,但不足以為重磅股帶來破關上衝動力,估計膠着局面將持續一段日子。

本欄建議酌量減持重磅股套現,用作跟紅頂白的接火棒遊戲,近期大批短暫火箭式上衝的三四線股份,升幅大但波幅亦高,利於短炒且涉及資金不宜太多,抱着投機而非投資心態,一般初期升浪配合成交,但其後攀上高位交投減退,即是回吐之時,形成後市贏錢與虧本的比率愈來愈接近,與過往本港莊家與散戶博弈的市況頗相似,正好顯示留在本港的熱錢,大部分來自內地大媽大叔的投機資金,本地股民則以跟風為主,貪婪與恐懼在市場上演愈來愈重要戲碼。

趁調整 資金入市搵食

制訂投資策略宜多面睇,如相信大市運行全面升浪,所有板塊與個股均有機會被追捧,一如剛過去的4月份,投資者不妨增加入市資金比重,以迎接這個大升浪。筆者繼4月初建議提升入市比重,由三成增至五成,再建議全部投入(all-in),藉以捕捉這個升浪及個股上升潮。投資者可盡情捕捉每年兩三次的升浪良機獲取回報,升浪一過,即要有耐性等待另一個升浪,調整及退潮容易磨損投資者意志及信心,不妨在每個升浪尾聲獲利回吐增持現金,等待另一個升浪,或是穿插個別板塊與個股的跟紅頂白炒作。

上周維持4月屬安全期悉數入市不變,但亦指出5月有檢討這策略可能性。隨着本報不少欄目已就Sell In May作出正反的分析,筆者一方面注視過去9年恒指在5月份有6年下跌3年上升,國企指數亦有5年下跌4年上升的偏淡統計數據,無疑有適度下調入市資金需要,特別是4月恒指累積上升逾3000點,連同首季5.24%升幅,4個月升幅共計接近兩成;國企指數連升3個月亦有21.9%升幅,有個股期內升幅更大,涉及倍升者眾;但從過去10年5月份恒指平均只下跌0.67%,國企指數只有0.41%跌幅,顯示調整屬輕微,並不具備太大殺傷力。

相反,筆者留意恒指與國指在2006年與2007年,均出現全年有7連升及8連升的大升浪,且均涉及受惠國策放水,情況與目前港股、A股帶動與北水南下情況相似,在外資不斷減持及近期有補空倉活動下,正顯示大媽大叔的購買力已主導港股短期表現,A股高位整固更有利疏導內地熱錢南下。至於最終會否促使外資進軍中港股市,將是今年港股能否出現另一個大時代的未知數。在中央目前借助牛市保經濟利融資的決心下,5月份可預期有調整無大跌,建議適度減持貨量至八成,持兩成資金候較大調整時吸納,中線看好策略不變,策略性套現有利日後提升投資回報而非看淡!一如3月底建議靈活炒作,順勢做個快活人。

炒降準 並非守株待兔

猶記得早前已建議炒年內減息降準,一批負債重的內房與紙業股,近日均有炒作回升,特別是早前提及中央為確保內地樓市平穩,有利地方政府稅務收益及維持相關產業的穩定。目前內房銷情已見回暖,在減息憧憬下大炒落後,近日大批內房股已創近年新高,但小心「炒過龍」,落後股往往是急升速回;反之,內地具備較大降準空間,回落至16%機會頗大,因此內銀股是年內最有利於逢低吸納對象。投資者謹記,一些年內推出機會大的利好政策,執行時機難掌握,不妨利用大市調整收集,等待好消息作出貨的獲利部署,方為上策。

周內將有包括滙控(00005)公布業績,除了期待其為日後訂出一些有突破性的發展策略,絕大部分企業難提供具刺激性的利好業績。而中資企業正陸續完成公布其季度業績,內地經濟處增長放緩期,導致中央努力維穩,投資者難寄望炒業績帶來回報。

綜合已公布的季度業績,中資股以內險如平保(02318)、受惠煤價及燃油價格回落的電力股與航空航運股,以及部分醫藥股有不俗表現,個別汽車股亦見回升。當然,中港股市暢旺下,業務直接受惠的券商股成必然投資對象,但上述有業績支持的板塊,早前升幅已有所反映,而業績欠佳亦令股價有炒上的藉口,包括寄望央企重組,中長線國策優惠扶持,或炒高融資配股,甚至炒殼注資等,涉及的炒作概念何其多,俱與業績等基本因素拉不上關係。

重組意念多 留意紅籌

面對中國4月滙豐製造業PMI終值報48.9,是一年以來低位,其他最新經濟數據依然反映增長勢頭一般,中央會透過不同財政與貨幣政策「保牛」,除了黨報出口術唱好不絕,可供保障一隻健康牛的百寶袋裏,政策工具依然不少,上周提及的央企重組整合,將是未來一兩年炒作最佳概念,過往3年央企整合已靜靜進行,由原先144間減至112間,未來可減半,但要留意當中大半業務涉及壟斷保護行業,其進行整合牽涉問題不少,不排除以糧食、航運、航天、部分化工相關的央企較受政策支持,具合併潛力;投資者不妨退而求其次,選一眾地方政府的窗口紅籌股份。

事實上,華潤與中信系已不斷有重組整合,隨着中央推行自貿區及放權地方政府,紅籌股具備整合注資機會更大,特別是業務重疊及在地區扮演新角色的產業。國企與紅籌股中,如天津發展(00882)、天津港發展(03382)、上實控股(00363)、廈門港(03378)、中國食品(00506)與中國糧油(00606)頗有留意價值。當然,投資者在掌握入市時機上有難度,只能一籃子投機組合,利用大市調整收集;可惜,內地政策的春江鴨多的是,本港投資者往往後知後覺。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