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4月3日

黃錦輝

制定KPI須官、產、學、研緊密合作

行政長官梁振英委任理工大學前副校長楊偉雄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特首創新及科技顧問及政府創新及科技諮詢委員會主席。獲委任後楊偉雄便馬不停蹄與科技業界見面,聽取業界對推動創新及科技產業的意見,討論中楊偉雄曾提出將研究制定關鍵成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眾所周知,KPI是有效的商務管理工具,行政人員利用定期制定的KPI監管公司轄下部門工作表現,確保表現達標。楊偉雄有意為政府設定KPI是好事,筆者表示十分支持。

政府曾於2013年底就《2014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進行公開諮詢。於諮詢期間業界指出政府過去並沒有為《數碼21》制定KPI,包括2008版本。在這情況下,業界沒有辦法評估政府於過去五年在落實《2008數碼21》措施上的成效及表現。因此,筆者在公開諮詢時質疑政府在制定《2014數碼21》各項措施時,有否參考2008年版本的成效。從管理角度看,制定KPI的做法具關鍵性,除了可以針對過往落實措施時所碰到的困難對症下藥,也可支持本土資訊科技的持續發展。這例子反映出KPI對政務管理的重要性。

筆者建議香港創新及科技發展的KPI,必須要與國家科技發展藍圖接軌。就此,楊偉雄可參考《國家十二五(科技)規劃》所制定的關鍵功效指標。創新及科技產業發展需要官、產、學、研的緊密合作,《十二五》的KPI亦是針對這四方面而制定的,香港亦可仿效。

須與國家發展藍圖接軌

在「官」方面,筆者認為香港政府在加大研發投資力度尤為重要(第1項)。過去五年在落實十二五規劃期間,國家在研發經費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提升至2.2%,比十一五的增長了0.5%。筆者估計國家將會在十三五規劃中繼續提升這項KPI,目標大可能定於3.0%或以上,超越美國的2.8%((2014)水平。香港多年來在這方面的投資裹足不前,徘徊在0.7%的極低水平,筆者建議政府仿效中央,把投資經費與GDP比例提升0.5%至1.2%。這項目標並不過分,只是中國大陸2004年時的研發投資力度而已。科研管理學學者洽當地以河流來形容科研工作,科研工作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若然香港在科研上繼續慢條斯理,不思進取的話,恐怕香港很快會被國內大城市(北京、上海等)爬頭,甚至連與國內二線城市(杭州、長沙等)也比不上。

第2及3項KPI針對「研」方面。第2項主要是制定上游科研創新成效水平,一般由大學負責。儘管政府轄下的研究資助委員會(RGC)過往沒有制定類似的KPI,但它大概每三年會評估本地各大學的研發水平。研資會剛發表的《2014研究評審工作報告》引證了香港各大學的科研平均超越國際水平。因此,楊偉雄可繼續沿用研資會的評估方法,而毋須考慮制定此項KPI。第3項KPI間接地評估產業界在研發的投入力度。理論上企業研發投資愈多就業人員的研發人力投入便愈強,其生產能力亦相應地而增長。現時香港產業與政府在研發投資總額的比例為三比七,政府欲制定策略鼓勵業界多參與,計劃把比例促進至七比三。要達到這個目標,政府制定類似第3項的KPI將會有很大的推動力。

第4項指標與「產」方面息息相關。一直以來,工商業界偏向「賺快錢」,不太願意投資高風險的科研工作,導致他們在科技應用以至在生意上續漸落後於毗鄰。政府必須搞活本地技術市場合同交易,使業界可容易地為企業注入新科技,提高生產力。再者,政府正在探討在香港開始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的可行性,為此政府可考慮制定類似第5及6項的KPI,促使各有關部門加倍努力協助業界強化公司科研能力及專利申請的積極性。

除了產業之外,推廣創新及科技教育(即「學」方面)同樣重要。香港是世界馳名的金融中心,過去二十年不少年輕人普遍選讀商科而把理科拋諸腦後,這現象對香港的持續經濟發展百害而無一利。為防止現象惡化,政府在科學普及(「科普」)教育上多年來不遺餘力,不然的話恐怕更多年輕人會放棄科學選擇投身商界。筆者認為科普工作任重道遠,不容輕視,因此建議制定科普相關的KPI(第8項),使政府內部管理層能監察及普羅大眾能了解科普工作的績效,有利促進創新及科技教育。筆者冀望在政府積極推動科普教育之下,在未來香港會誕生另一位如「光纖之父」高錕教授一樣偉大的科學家。

從實踐角度,制定有效KPI牽涉到行政人員與目標部門經理之間的雙向互動。行政人員必須與經理協商,從而探討出一套既能滿足公司價值觀及發展目標,又務實而不會對部門造成太大壓力的指標。可是,筆者認為楊偉雄處於現時的崗位,面對重重挑戰。他現時主要是擔當顧問角色,為特首及政府在推動創新及科技策略上出謀獻策,但在執行上他的權力有限,難以(也不洽當)與政府部門首長經常直接接觸,一起制定創科KPI。因此要做好這件事,筆者認為政府必須盡快排除萬難成立「創新及科技局」,讓「局長」(不論由誰擔任)能名正言順地擔此大旗。

作者黃錦輝為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及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