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2月14日

盧峯 Food for Thought

為「伊斯蘭國」起底

今時今日了解「伊斯蘭國」(IS)不是容易的事。即使有豐富經驗的戰地記者、有相當人脈聯繫的學者或志願工作者都不敢再輕言踏足「伊斯蘭國」控制區,因為他們面對的不僅是無眼的子彈,還加上有預謀有計劃的綁架。當地的嚮導隨時是伊斯蘭國的臥底,把記者、志願人員擄走變成人質。過去兩、三年,已有超過10名西方記者、志願工作者、旅客被擄,然後被殘酷地斬首處決。

今時今日了解伊斯蘭國的迫切性卻又比任何時候都大,因為這個恐怖組織不但取代了阿爾基達的地位,重寫了恐怖襲擊的playbook,還改變了中東的勢力均衡。他們在敍利亞、伊拉克建立的根據地,進可以威脅伊拉克、約旦、黎巴嫩、土耳其等大片土地,退可以作為訓練死士基地,足以在西方不同國家、城市發動聳人聽聞的攻擊。

曾任《金融時報》中東特派員、現在是英國《獨立報》記者的Patrick Cockburn在2014年出版的The Jihadis Return : ISIS and the New Sunni Uprising沒有多着墨於伊斯蘭國組織的恐怖斬首行動,但卻以自己多年在伊拉克、敍利亞地區的採訪經驗提出了好幾個有用的觀察,令大家可以從中東全局而不僅僅是斬殺人質或個別襲擊事件出發了解伊斯蘭國。

對 Cockburn 來說,沙地阿拉伯是伊斯蘭國突然冒起的關鍵,就如巴基斯坦是「塔利班」的總後台一樣。他的想法是,美國2003年進攻伊拉克,打破了原來的勢力,特別是宗教勢力的平衡。在沙地王朝眼中,侯賽因儘管千錯萬錯,殘暴專政,又好尋釁滋事,但他好歹是遜尼派回教徒,他的政府在伊拉克也一直以遜尼派利益為優先,把該國人口佔多數的什葉派壓在下頭。

當美軍推翻侯賽因政權及引入選舉後,佔多數的什葉派開始在伊拉克掌權,成為總理的馬利基改為事事以什葉派教徒利益及組織為優先,對遜尼派及前政府的盟友實行高壓政策。

作為區內最大、實力最強的遜尼派大國,沙地阿拉伯對伊拉克忽然變成什葉派根據地,並跟沙地的死敵伊朗連成一氣感到不是味兒甚至受威脅。

為了抗衡更為了削弱「變臉」的伊拉克,沙地從05、06年開始積極支持遜尼派游擊隊及侯賽因殘部反抗美軍及新的伊拉克政府,伊斯蘭國正是由那一波「起義」開始冒起。幾年下來累積了實力、大批死士,還積極推動在沙地發源的極端哈瓦比教派(Wahabi)的教義,成了今天中東各國的心腹大患。可以說,沒有沙地或明或暗的支持就沒有伊斯蘭國,沒有遜尼派跟什葉派的世仇及勢力重劃,伊斯蘭國也沒有急速冒起的土壤。

歐美胡搞 打亂秩序就走

除了批評沙地外,Cockburn 對西方國家政府及傳媒也有相當批判。他認為很多時歐美國家都弄不清楚自己支持什麼派別,該支持什麼派別,總是急急就開進中東,胡搞一番打亂原有政治秩序後就離去。結果是中東更多國家變成Fail States,更多心懷不忿的年輕人願意投進死士行列,令各種各樣的極端團體、恐怖組織應運而生。

至於衝突發生後湧到前線的「戰地記者」,Cockburn 認為他們的專業精神毋庸置疑,但由於亂局中資訊有限,難有其他消息來源核實及佐證,容易全盤接受某些人的說法,因而被部分「傳媒友善」的派別利用,為他們發布假的或是誇大了的事實。結果是,西方受眾看到的都是片面或最富戲劇性的情況畫面,例如反對派高舉英語標語示威或遊行的片段,卻無法弄清這些反對派有多少人支持,有多少實力;又例如利比亞強人卡達菲倒台根本是英、法空襲的結果,跟人民力量無關。

伊斯蘭國仍在轉變、成長中,它的組織、手法還可能不斷有轉變。但Cockburn 把組織置放在遜尼派及什葉派勢力消長的框架下分析,對外界了解「伊斯蘭國」的來龍去脈及不同國家的反應很有幫助,值得細看。

延伸閱讀:The Jihadis Return: ISIS and the New Sunni Uprising, Patrick Cockburn, Good Publishing Co., 2014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