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12月13日

林伊 十問十答

十問十答

1──為什麼日本眾議院可以突然改選?

根據日本憲法,日本眾議院【1圖】是民選立法機關,475名眾議員每屆的任期為4年。然而,就如其他實行議會制的國家一樣,由國會推選出來的首相有權力在任何時候宣布解散眾議院重選,日本憲法亦列明眾議員任期會在議院解散時提前屆滿。

解散國會可以是首相和執政黨用以重新確立民意授權的方法,甚至是減少在野黨議席的政治手段;但相對地,執政黨亦要承受選舉失敗,政權易手的風險。因此,首相其實不會貿然解散國會。

2──為什麼安倍只解散眾議院?

雖然同為立法機關,但根據日本憲法,地位等同上議院的日本參議院不設有解散機制;換言之,全部242名參議員若果不是自行辭職或其他特別原因,都能做滿6年任期。

不過,同為立法機關,參議院的權力較眾議院【2圖】薄弱:雖然日本所有法案都要經參眾兩院通過後方會成為有效法律,但若眾議院呈交給參議院的法案不獲通過,眾議院其後可再表決,但須得到三分之二多數贊成,法案才會視為通過。相反,若果參議院對法案作出修正,但得不到眾議院再次通過,法案就會作廢。

3──日本有什麼政黨?

現時日本最少有超過25個政黨,著名的有組成現時執政聯盟的自民黨和公明黨,以及目前的主要反對黨民主黨【3圖】,還有極右翼的維新黨等。這些黨派主要都是以政治意識形態定位,亦有如綠之風這種以環保主義定位的例子;而公明黨除了其和平主義定位外,由於他們與佛教組織「創價協會」關係密切,所以亦有佛教色彩,也因此曾被指有違日本憲法「政教分離」的規定。

順帶一提,現時日本絕大部分政黨都是二戰後才出現的,不過日本現存最古老的政黨早在1922年就成立,並在1926年起持續運作至今,而這政黨卻是從未成為政壇主流的日本共產黨。

4──自民黨內部有派系鬥爭嗎?

全名為自由民主黨的自民黨無疑是日本最大黨派,自1955年日本有民選議會開始,它大部分時候都是執政黨。不過,就如所有巨型政黨一樣,自民黨內部亦有大大小小的派系,被稱為「派閥」。這些派閥以研究會或俱樂部形式存在,而隨着時代變遷,有些派閥會分裂或解散,又或者以新名義繼續活躍。另外,不論是在黨內還是外界,通常都以派系領袖的名稱,稱呼那些派系,而不用研究會或俱樂部的名字。例如「宏池會」原本由前法務大臣谷垣貞一領導,被稱為「谷垣派」;但現時則由外相岸田文雄領導,「宏池會」就改稱為「岸田派」,而現在的「谷垣派」則是指「有鄰會」。

目前自民黨最大的派閥是前內閣官房長官町村信孝【4圖】的「清和政策研究會」(町村派),首相安倍晉三和前首相福田康夫都屬於這派閥。

5──日本可曾試過政黨輪替?

我們曾經介紹過所謂「五五年體制」,也就是自民黨長期執政,其他政黨必然是在野黨的現象。這個體制到1993年才打破,但其實當年自民黨並沒有失去最大黨地位,只是議席不過半數,而其餘除共產黨外8個有議席的政黨決定籌組聯合政府,成立所謂「非自民七黨一會連立政權」,才令自民黨首次失去執政地位。

日本要到2009年才真正做到政黨輪替,當年自民黨因為安倍晉三、福田康夫、麻生太郎三任首相都多次爆出內閣醜聞,令自民黨支持度大跌,民主黨才有機可乘,晉身國會第一大黨。不過,民主黨執政後也因施政效果不彰,應對危機無力等問題,在僅僅4年後就讓自民黨重掌政權。

6──曾經有人形容日本政治是「卡拉OK民主」,為什麼?

「卡拉OK民主」這個名詞最先是由政治學者猪口孝提出,《讀賣新聞》亦曾經如此形容日本政治。卡拉OK民主最初是用來形容日本雖然是民主國家,但其實數十年來都是由自民黨一黨獨大,所謂政權更替只是自民黨黨內派系輪流上台,對各項議題的政策方向始終不會偏離既有的大框架,情況就如同唱卡拉OK般,歌詞和旋律早已固定,唱者只須跟隨字幕唱就可以了。換言之,「卡拉OK民主」是對日本政壇空有民主之名的批評。

而近年日本首相變換頻繁,繼小泉純一郎【6圖】以後就沒有一個首相在任超過兩年,首相如卡拉OK唱者般快速更換,但政治始終沒有重大突破的現象更是明顯。

7──為什麼近年日本首相都無法完成任期?

雖然在議會制下,首相是政府的行政首長,但程序上是由眾議院選出和授權,因此首相通常都是眾議院執政黨黨魁,或是執政聯盟認同的人選,首相和其內閣都要向控制眾議院的執政力量負責。而當政府因為某些原因失去民意支持,甚至令民眾反感,執政黨為免拖累來屆大選選情,就會變換首相,試圖以新人事平息民眾的不滿。

然而,近年多位日本首相的施政都差強人意,又或者捲入內閣政治醜聞,在上台後不久就面對下台壓力,甚至被外界戲稱為「短命首相」現象。

8──什麼是「安倍經濟學」?

「安倍經濟學」(Abenomics)是安倍晉三2012年大選時,所提出一系列經濟改革的別稱,也是他再上台後經濟政策的方針;然而,其實這名詞早於2006年他第一次上台時已有人提出。

安倍晉三引用日本戰國名將毛利元就的「三矢之訓」寓言,形容其經濟改革有「三支箭」。

第一支箭是寬鬆貨幣政策:由於日本長年處於通縮狀態,消費疲弱,因此安倍希望讓大量貨幣流入市面,令日圓貶值,刺激民眾消費意欲【8圖】。第二支箭是「機動的」財政政策,其實就是增加政府支出,在公共服務和福利等方面增加數百億美元的開支,帶動經濟運轉。而第三支箭則是經濟結構改革,透過鼓勵女性就業,放寬外籍人士在日工作限制,以及各種稅務和其他經濟政策調整,令日本私人投資增長,撐起日本經濟。

9──什麼是「自由與繁榮之弧」?

「自由與繁榮之弧」是安倍首次擔任首相時,與時任外相麻生太郎提出的外交政策方針。他們主張應與國際上跟日本同樣尊重普世價值,例如提倡自由、人權、民主、法治的其他國家合作,以這些價值觀為基礎組成同盟。而從另一角度演繹,這也有聯合其他民主國家制衡「非我族類」,主要是指中國、俄羅斯的意味,所以這政策方針會被稱為自由與繁榮之「弧」,在中俄外圍形成弧圈包圍它們。

安倍第二次上台後,再次推行這外交戰略,強化美日同盟關係,又積極拉攏東南亞國家,嘗試遏制中國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擴張。

10──為什麼有指安倍解散國會是為修憲鋪路?

安倍是次解散國會主要因為在「安倍經濟學」下,日本經濟竟然倒退,加上內閣醜聞不斷,於是希望重選國會以重新確立民意支持。就如他宣布解散國會時稱,這是要「尋求民意對他政權的判斷」。

不過,有人認為安倍此舉其實是為修憲鋪路,而這亦未必是完全的臆測:選前民調顯示,其他政黨不但難以威脅自民黨的執政地位,自民黨更可能得到比現時更多的席位,令安倍政府離修憲的三分之二議席門檻更近,需要爭取的黨外票數就更少。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