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12月6日

蔡俊威 環地視野

「世界的香港」 最佳的出路

雨傘運動或許是2014年香港甚至全球最矚目的大事,惟爭取民主的港人撐了傘兩個月,不但中央無動於衷,特區裏更有人沾沾自喜。走到這一步,我們還是要面對老問題:香港問題有什麼出路?誠然,近年由中國天朝主義到大中華、城邦自治、進步本土左翼等討論,無不豐富了我們對香港的想像,但要思考出路,我們應先還原基本步:擺脫意識形態和價值判斷為先的分析、取態,正視香港問題的本質,重塑其地緣政治處境的前世今生,以掌握它由始至終的高度敏感和複雜性,方能有效地理解當下的香港,然後才可真正地談出路、更開闊地想像未來。

香港本質屬「高度政治城市」

思考香港未來,我們不能迴避香港主體性的問題,亦即是「香港是什麼?」的思考。主流社會經常把香港理解為發展主義為本的「經濟城市」,香港人政治冷感、功利為先。這種「非政治化」的定型至今仍被高舉:學生積極參與政治運動,卻被政權理解為純粹的青年問題或社會經濟問題──當象徵香港人「經濟主義」的獅子山上掛起了政治標語的一刻,我們更應該反思香港問題的本質。近年已有論者指出,這種自殖民地統治以來就大力推動的定型工程是為了消解香港社會潛在的政治因素和能量,以穩定政權的統治。

繼續抱持這種偽前設,無助我們認識香港。而惟有正視香港高度敏感的地緣政治處境現實,才能對它有更真實的理解:過去,香港是國際政治漩渦中的熱點,被中西、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國共等各方力量拉扯;今天,我們沒有洗掉這特質,在新冷戰底下,香港仍處於各方角力的狹縫之中:美俄對壘、中美在亞太地區的鬥法、中台在港仍然運作中的情報和策反工作。香港,各個層面都充滿政治。

學者李家翹最先提出了以地緣政治分析反思香港,其有關香港供水體系建設的研究,正正再現了香港城市規劃以至圍繞供水問題的「常識」、歷史和論述背後中英美的政治角力和盤算。有了這一審視香港問題的新態度,我們才可重新切實地認識香港。

因此,思考香港出路、談政治、講命運自主之時,不應局限於政制的探討,由經濟、城市規劃到文化、意識形態等層面,處處皆見地緣政治的盤算和操作。說得白一點,香港問題的核心不是民主化的問題,而是在敏感地緣政治處境下「中央地方」關係在各層面的理順。

維持左右逢源 不傾側一方

我們除了要正視香港問題的地緣政治本質,同時亦應意識到在這樣的處境下,香港更應在各方面事務上維持不向一邊倒的態度。港人若要定位香港,應在一個怎樣的框框中(本土、大中華,還是世界)進行想像?

從地緣政治的分析可見,地圖上這一點長久以來都見中國和西方的身影(此次雨傘運動足見香港問題引發的中西意識形態拉鋸,以至中英美角力)。更重要的是,香港的生存之道乃至其生命力,在於維持其左右逢源的混雜、無邊的交界狀態(Liminal State),游走於各板塊的同時,不傾側於任何一方,保持均衡(Equilibrium)。

因此,我們應意識到在現實處境下香港須在不同層面跟多邊(中西)進行博弈,不能盲目抱持本土、中國或西方的角度:「本土」不應走向狹隘排外主義,忽略了香港「世界的」、開放的、流動的特質;同時,我們亦不應局限在中國或西方視野中的香港──發展成單邊服務將是最不健康的中央地方關係,等同自我扼殺生命力──例如香港應更主動思考如何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與更多排拒中國在外的經濟、文化合作協議或平台。

相反,在認清了各勢力的意識形態和政治角力後,我們應自信地擺脫之,繼而重建香港為有世界面向的全球城市,以「世界」作為框框重寫我城的過去、想像其未來,維持其能融中西、無邊的、混雜多元的世界性。其實,一個「世界的香港」(既非中國的,也非西方的香港),對香港、對中國也好,皆是中港關係中最可貴的狀態。

蔡俊威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教學助理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