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11月29日

葉國豪 信觀點

台北政局變色 不再讓子彈飛

台灣「九合一」選舉被稱為來屆總統選舉的前哨戰,其結果將影響台灣政治生態甚至未來兩岸關係。作為首善之區、擁有超過210萬選民的台北市選情更是備受關注。

經過民主化的洗禮以及兩次政黨輪替(2000、2008年)的經驗,台灣政治始終離不開藍(國民黨)綠(民進黨)兩大陣營對壘的局面。所謂「第三勢力」的小黨,在社會運動中扮演的角色雖然不可忽視,卻始終缺乏足夠的資源動員與整合,近年選舉得票率也呈下滑之勢。

自從1994年首次民選市長以來,台北市受「外省籍、軍公教、城市中產階級」等人口組成因素影響,選民結構長期維持「藍大綠小」(55% vs 45%),五次市長選舉更只有第一屆因為國民黨的分裂而讓民進黨的陳水扁得以當選。在這樣的選戰格局中,今次代表國民黨參選的連勝文卻選得異常辛苦,多份選舉民調均指他落後並極有可能敗選。從連勝文的落後讓我們得以觀察台灣社會的政治文化與國民黨的部分性格,而筆者會以4個問題將之帶出。

連勝文含着銀匙 缺乏歷練

第一,台灣仇富嗎?作為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之子、政商世家的傳人,有人將連勝文的落後歸納於台灣民眾的仇富情緒。然而在台灣,年輕一代崇拜成功的企業家、夢想進入人人稱羨的大公司、坐擁股票與紅利的態度並沒有太大改變;他們肯定大企業對於整體經濟的貢獻,卻也在乎企業是否「取之有道」。因此,台灣民眾其實是對形式公平格外「敏感」,例如連勝文因為身體因素並沒有服兵役而屢遭批評;他從未有任何基層參選經驗卻能一躍成為首都市長的候選人也飽受質疑。

第二,連勝文形象為何如此低迷?在台灣,選舉總是「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我們縱使缺乏數據去解釋連勝文與「權貴」的關係,但對於筆者這一代的台灣人來說,連家的形象一直都不好:關於連戰當年(疑似)打老婆的負面新聞早已是街頭巷尾茶餘飯後的話題;源於婚前曾與一形象良好的女星傳出緋聞,連勝文十年如一日的「神豬」駑鈍形象(儘管他擁有海外名校學位)更非選前倉卒地遷出豪宅、穿上T恤、牛仔褲、低頭與人握手「博感情」,體驗一下庶民生活所能夠扭轉的。

上述評價或許部分充滿主觀情緒,連勝文也竭力希望以政策來吸引選民的注意力,但他始終被批評缺乏挫折與歷練,甚至「沒有年輕過」。他彷彿活在天外的世界、「離地」甚遠的說法,並非無的放矢。

第三,民調可不可信?在台灣有許多學術、新聞及市場機構從事選舉民調,民調的結果因此難免受到調查單位的規模、經驗、研究設計與政治立場等因素所影響。然而,以往的經驗顯示,綠營的選舉民調往往較為準確,而藍營的則有報喜不報憂的傾向,甚至出現荒謬的相反結果。例如當年連戰參選總統時,民調顯示他與其他候選人勢均力敵甚至可能勝出,結果卻是跌破眼鏡、大敗而歸。

因此,當大多數民調都顯示連勝文可能敗選,我們就不用驚訝為何近日藍營的選舉策略漸趨保守:不是靠嚇(如一再重複選輸了中華民國就會滅亡的論調),就是靠召喚昔日威權時代的幽靈(如勝選後要更改市府路為「經國路」之類)。藍營可說已經亂了陣腳、放棄拓展年輕選票,其青年政策成效惹人質疑。

第四,連勝文為何仍能參選?一如上述,連家和連勝文的負面形象並非一朝一夕,即使當年仕途順遂的連戰也缺乏選戰經驗。連戰兩次參選總統均敗選,政治實力遠不及當年的李登輝與宋楚瑜。不過在「大老文化」與守舊氣氛影響下,國民黨內的接班與傳承緩慢(如現任台中市長胡志強已在任13年卻仍舊利用選制的缺漏繼續參選,中青代只能淪為背景搖旗吶喊),使連戰至今仍保有一定的黨內影響力。

連勝文的參選,一來是嘗試延續連家的政商勢力,二來也反映國民黨歷來缺乏反省與革新的事實。相對地,雖然民進黨內也有領導層「四大天王」(蘇貞昌、謝長廷、游錫堃、呂秀蓮),甚至「五府千歲」等老化的批評,然而,由於有較多的基層歷練和按選舉結果決定的公平晉升機會,整個黨內氣氛較多元與包容,民進黨因而更容易吸引中生代、新生代的智囊或政治新人。

有趣的是,儘管以上種種不利因素影響,連勝文卻仍有可能勝出選舉。

首先,由於台北市「藍大綠小」的選民結構始終有利於傳統的選舉動員和造勢,沒有特定政治取態的「中間選民」或淺藍支持者的動向將是勝負關鍵。而連勝文的主要對手柯文哲雖然以無黨籍、「政治素人」的面貌出選,但事實上得到在野陣營支持,以往的政治傾向也較親綠。其次,藍營的統獨議題和安定牌,對於擔憂兩岸關係與經濟發展的選民而言仍有一定號召力;當然,北京此刻最好保持安靜,否則或會愈幫愈忙。第三,投票率的高低也可能左右選情,一般認為綠營的選民較積極,而藍營的支持者則較被動,衝高投票率對藍營有利。最後,希望連勝文不要為了勝選而訴諸傳統悲情的「下跪牌」,否則台灣的民主就真的再跪低了。

葉國豪(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兼任講師)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