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2月8日

甘啟文 EJ GLOBAL plus 環地視野

「隔離」非鐵律 抗疫須符倫理道德

正當內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武漢肺炎)每天都在咄咄逼人的時候,本人希望從另一角度──道德的角度,去考慮「隔離」這個概念。先要問的是隔離成千上萬的人是否符合公共衞生的倫理標準呢?這不是個容易的考慮。公共衞生的基本精神是讓不同年齡、性別、種族的人士得到公平及最適切的預防及治療。一般而言,若民眾遵從衞生當局的指引,妥善實行防疫措施,病毒的散播是可以控制的。但當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跌至低點,出現不信服不合作態度,強制性隔離措施便無可避免。公共衞生政策必須為保障大眾的健康及安全,而非是一種懲罰、威嚇或控制。例如隔離或阻截源頭的措施要符合公共衞生的倫理標準,那麼應具備哪些條件?

首先,要為被隔離人士提供生活所需:食物、食水、住所等。第二就是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受隔離及受觀察人士,不論社會階層及地位。第三就是政府應集中誠意處理防疫問題、解除疫症威脅,而不是以隔離措施作為壓制民眾躁動情緒的手段。第四,公共衞生是全球性的,防疫/隔離/阻截病源的措施亦不可能是某一國家或地區可以獨自執行;因此,上述政策必須具備國際視野及符合國際標準。

平衡控疫與限制自由

疫症肆虐的地區,公共衞生基礎設施通常極之匱乏,疫情資訊閉塞,民眾不易接收到及時而又正確的訊息。因此,有機會受疫情影響的地區,首要考慮是跟其他防疫國家或組織合作之餘,就是確保要有具備公信力的人士,對當地不同社群發放具針對性而合適的資訊,令民眾信服及跟從,讓市民感受到政府及衞生當局是在努力為他們解決問題。

公共衞生政策推行限制個人自由的指令之前,必須符合4個原則。

第一個是傷害原則(Harm Principle):若不禁制某些人的自由,對別人會造成傷害。

第二個是比例原則(Proportionality Principle)或最小限制性原則(Least-restrictive-means Principle):控制疾病的目標與限制性手段(如追蹤手鐲、閉路電視、監禁等)要有對等比例,並且對病人自由的限制性最少為優先考慮。

2003年加拿大多倫多爆發沙士疫情時,約3萬人須接受隔離。多倫多衞生當局只發出22項強制拘留令。即使報告可能低估了實際情況10倍,但99%自願隔離的實例令人印象深刻,亦展現了良好公民意識對維持公共衞生的重要性。

第三個是互惠原則(Reciprocity Principle):如果社會要求個人為了他人的利益而減少自由,那麼社會就要有相互的義務,協助他們履行放棄個人自由的義務。這意味要為他們提供充足食物、住所、心理情緒的支援、提供工作機會及保障他們不受歧視。受隔離的病人不應因履行社會義務而受「懲罰」。

第四個是具透明度原則(Transparency Principle):公共衞生當局應與受隔離者進行具透明度的溝通,並允許上訴。

如能符合以上四個原則,才初步具備實施隔離政策的條件。

顧及心理傷害 避免污名化

我們還有其他的框架可供参考。例如卡斯(Nancy Kass)和邱卓斯(James Childress)最近發布了評估公共衞生計劃倫理框架。

(一)要判辨或證明干預措施是否有效,該等措施的有效性必須能公開接受觀察(observation)及量化(quantitation),觀察結果對公眾衞生政策的決策者有着重大作用。但觀察需時,在緊急情況下,會阻延了政策決定和應對措施的實行,甚至造成誤判。再者,等待數據期間,無法採取及時的行動,就可能造成疫症進一步蔓延。如果公共衞生官員面臨這樣困境,必須以公共安全為先,數據齊全之前要作出果斷決定。有時候無可避免隔離了一批並未染病的群眾,但總比令更多人染病、死亡好。

(二)隔離有不同定義,不同定義可以引致採用不同程序,不同程序會帶來不同問題。例如:巴貝拉(J.Barbera)認為,在生化恐怖襲擊所引發的大規模隔離是不適當的,決策者若單單聚焦於數字,而忽略了其他依據,結果可能傷及無辜。針對特定的爆發時,有3個問題需要解決:一、大規模檢疫隔離有否公共衞生和醫學分析論據支撐?二、大規模檢疫隔離措施能否實施和持續?三、大規模隔離潛在的好處是否超越其壞處?

不幸的是,現今仍缺乏前人經驗,因此有合理而透明的監管,干預措施才不致造成對民眾傷害。公共衞生人員必須牢記給予被隔離者足夠的物質支援外,亦要避免讓長期隔離者受到心理傷害和被污名化(Stigmatization)。

疫症遍全球下,檢疫隔離並非控制傳染病的唯一金科玉律,但在沒有其他更好方法的情況下,它自有其功用。例如,早期沙士在多倫多爆發,該病迅速傳播給醫護人員,當時仍未能找出致病體,亦未能確定傳播及潛伏時間的長短、傳播方式等。現實是,許多問題並沒有答案。在各種不確定背景下,採取謹慎的預防和隔離措施是有道理的。

公共衞生專業人員必須不斷接收和更新發放的訊息,至為關鍵是制度上必須保證恒久的資訊透明度,以便判斷及評估風險(risk of exposure),避免推行不必要的隔離措施。

公共衞生人員之間有效的溝通至關重要──尤其專業人士和臨床醫生。醫生應該有保障公眾健康及有效控制傳染病的使命感,他們支持公共衞生任務的行動對於確保公共衞生、公眾安全的信譽至關重要。儘管可能引起爭議,尤其是當政策直接影響市民生計的時候,但這並不是偏離疾控策略的藉口。以上這些都希望幫助我們去考慮隔離措施是否符合公共衞生倫理道德。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