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1月17日

孫超群 EJ GLOBAL plus 信觀點

人民幣國際化湧現新概念

自2013年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啟動後,人民幣離岸中心如雨後春筍,由2013年的4個城市,直至2017年為止已擴展至23個城市,人民幣更於2016年躋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一籃子貨幣之內。

即使持續半世紀的「美元霸權」並不易撼動,近年中國正努力打破這半世紀以來的規則。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及能源入口大國,長遠來說當然想擺脫「亞洲溢價」的羈絆。另外,能源亦是世上交易最頻繁的商品之一,因此,能源期貨交易成為了中國推廣人民幣國際化的手段。近年不只「石油人民幣」頻頻出現,就連「天然氣人民幣」的概念也應運而生。

「石油人民幣」構想可由中國與俄羅斯的原油貿易談起。2015年俄羅斯西伯利亞石油公司(Gazprom Neft)稱,在對中國出口石油時,已開始接納人民幣作為支付貨幣。雖然沒有明確數據顯示,人民幣支付在雙邊石油貿易額上佔多大份額,但這開啟了「石油人民幣」應用的先河。

現在俄羅斯成為中國的最大石油供應國。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2018年1月,俄羅斯出口到中國的石油高達134萬桶,高於位居第二三四位的安哥拉、伊拉克及沙地阿拉伯。早前野村控股香港地區油氣研究部門主管戈登接受彭博訪問時稱,俄羅斯慢慢接納中國以人民幣作為支付石油的貨幣,必定刺激俄羅斯對中國的石油出口。俄羅斯成為中國的最大石油出口國,或與此不無關係。

中國在推廣「石油人民幣」也有另一矚目的舉動。今年3月底,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首個以人民幣結算的原油期貨掛牌,吸引了不少大宗商品交易商參與,並有望成為繼布蘭特與西得州輕質低硫原油後的第三大國際原油期貨指標。此舉目的,無疑是吸引國際投資者與石油輸出國以人民幣結算期貨交易。

除了「石油人民幣」,「天然氣人民幣」概念也漸漸浮現。此嶄新的概念,由專門研究國際能源安全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黃曉勇在其著作《天然氣人民幣》提出。

顧名思義,隨着中國對進口天然氣的需求上升,中國對外要推動以人民幣作為天然氣交易的結算貨幣,甚至建立以人民幣結算的天然氣期貨交易,以促進人民幣國際化。今年中國超越了日本,成為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自然成為「天然氣人民幣」的動機。

另一方面,《天然氣人民幣》強調中國與中亞各國以至東北亞地區間的天然氣合作,以推動人民幣「走出去」,其實這說法也不無理由。第一,現時中亞各國是中國入口天然氣的主要來源。根據英國石油公司(BP)的數據,2017年中國進口自土庫曼的天然氣佔其整體天然氣進口約34.4%,佔據榜首,烏茲別克亦成為中國從管道入口天然氣的第二大來源國,這全歸功於「中國─中亞中央天然氣管道」。

第二,正在興建的中俄「西伯利亞力量」(Power of Siberia)有望改變中國進口天然氣的格局。這預期於2019年完工的天然氣管道,將每年把約6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輸往中國,這超過中國進口天然氣數量的一半。因此,中國現時與中亞及將來與東北亞緊密的天然氣貿易,加上中俄現存在石油貿易上的人民幣結算基礎,或有助「天然氣人民幣」實現。

可是,人民幣國際化談何容易?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最新數據,2018年8月,人民幣佔國際支付貨幣比例僅1.26%,雖依然位居第8,惟比2016年同期少。特別對「美元化」程度甚高的中亞各國來說,由於現時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不深,若接受中國以人民幣支付的話,對他們來說只會面臨諸多不便。

未完全自由兌換成阻力

在技術上,人民幣一日在國際上未實現完全自由兌換,人民幣國際化都是遙不可及。根據國際金融學的三元悖論(Impossible Trinity),中國保持獨立的貨幣政策,但不能同時兼得固定滙率及資本自由進出。在這限制下,若要發展人民幣國際化,中國必定要在後兩者中放棄一項。

最後,在現時美元強、人民幣弱的大勢下,或阻礙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美貿易戰持續,中國意圖把人民幣貶值,來彌補美國對其進口提高關稅的傷害。毋庸置疑,寬鬆貨幣政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或能減輕貿易戰所帶來的損害,但另一方面或影響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以及減少其他國家使用人民幣的動機。

例如基於貿易戰令人民幣貶值,近年逐漸提高人民幣外滙儲備比率的俄羅斯損失近22億美元。雖然數目不大,惟在中國的寬鬆貨幣政策下,會否增加其他國家接納人民幣的信心,是一大疑問。

總括來說,人民幣國際化依然舉步維艱。在技術與現實條件的雙重逼迫下,近年逐漸興起的「石油人民幣」或是「天然氣人民幣」都不容易在短時間內實現。無論如何,市場對人民幣「走出去」仍有一定憧憬。

孫超群 The Glocal 研究員

 

美元崩潰的可能成因

 

美元自身轉弱

雖然美元今年強勢,但這情況並非必然,例如在2002年至2012年間,美元兌歐羅曾貶值近55%,主因是期間美國債務大升兩倍,由6萬億美元升至15萬億美元,目前更高達21萬億美元。

美元被取而代之

自1973年放棄金本位制度後,美元屹立不倒,主因是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牢不可破。全球跨境交易中,逾四成採用美元作為交易貨幣,而各央行外滙儲備中,約六成是美元。若有他國貨幣崛起,搶去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美元便會崩潰。

經濟出現浩劫

假如出現經濟災難,例如經濟蕭條,可摧毁對美元的信心。
目前,外國持有的美國債券超過5萬億美元,單是中國及日本,已各持超過1萬億美元,如果她們同時拋售,美元必定應聲倒下。不過,此舉也損及持有美債國家的利益,中國及日本也受害,估計她們不輕易為之。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