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0月20日

陳成軍 EJ GLOBAL plus 環地視野

北韓經改進程 端視三大範疇

美朝峰會和多次兩韓會面後,大家對朝鮮半島政局發展不無樂觀,甚至認為北韓改革開放的道路不遠矣。然而,最近到訪北韓,不覺民間有很大變化,基建道路仍然落後,國內政策仍然留有計劃經濟的特色,北韓距正式開放日子仍然遙遠。不過,近年北韓頻頻作經濟改革實驗,經濟面貌的確已改變。 

要評估北韓是否正式改革開放,可以由以下幾點入手:

(1)市場世代與「錢主」:韓聯社早前指出,北韓境內的「官方認可市場」達404個,共聘用了多達110萬人,甚至當中9個市場的面積超越首爾的東大門市場。市場已經成為北韓的常態,國家早已脫離了大眾的共產印象。市場的發展源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北韓因蘇聯倒台而失去經濟靠山,令國內一直支持着市民生計的公共配給制度全面崩潰。為了生活,北韓民眾開始進行買賣,一開始只是較原始的以物易物(Barter Trade),一些北韓朋友告知,他們以往用自家釀酒換鄰居製造的紡織品,後來於2000年代逐漸形成黑市經濟。

政府明白到這關乎人民生存問題,也逐漸容許市場活動存在,包括於2002年制訂「七一措施」,提出企業要以效益為上,而且把農作物市場改編為綜合市場,允許以市場價格進行交易,漸漸發展出400多個官方市場,這還未計算國內大大小小的非官方市場。

家庭收入 七成來自市場經濟

經過2000年代兩韓的陽光政策時期,以及後來中國經濟起飛帶來大量雙邊貿易機會,北韓與南韓和中國的貿易量逐漸增加,也鞏固了國內市場經濟,年輕一代更被稱為「市場世代」,已累積財富的企業家則被稱為「錢主」。有意見認為,今天北韓人的家庭收入七至八成皆來自市場經濟收入,雖然公共配給制度仍維持其部分功能,但早已經不為人民所依賴。

近年,平壤有意推廣國內產品,並出口到其他國家,因此每年都在平壤和羅先經濟特區舉辦貿易展,而且一年比一年成熟。最近前往貿易展,北韓中小企銷售員非常熟練地派傳單和叫賣,為貨品做廣告也見怪不怪。雖然參展商依然以國內和中國大陸企業為主,但假如經濟制裁取消,這些運作市場的經驗將大派用場,外資來朝買賣也將變得尋常。

(2)經濟特區:經濟特區的概念並不新鮮,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正正是透過經濟特區進行試點,繼而展開全面市場化。早在金日成執政晚年,已經在東北部成立了「羅津─先鋒自由貿易區」,後來最為人熟悉的自然是與南韓攜手開發的開城工業區,即允許南韓大企業進駐,以南方資金和技術配合北方勞動力,生產輕工業產品。今年中,一位前平壤外交部要員表示,平壤早有詳細計劃於全國成立14個經濟特區,包括沿海和內陸地區,而且以開城工業區模式運作,因為此模式比起綜合市場較易管理。

開城工業區始於兩韓的陽光政策時期,是北韓賺取外滙的主要基地。南韓與美國曾經成立「半島域外加工區委員會」,討論由開城工業區製造的商品可否獲得南韓生產認定,轉出口全世界。然而,由於兩韓關係不穩,開城工業區近年已多次關閉,令「北韓製造」遲遲無法衝出國際。假如聯合國制裁取消,相信開城工業區將成為北韓開放的橋頭堡,當北韓貨品衝出國外,真正要與國際產品競爭,相關的生產技術也會隨之提升。

開城以外,其他經濟特區例如位於中朝邊境鴨綠江畔的新義州特別行政區、中朝俄邊境的羅先經濟特區、鄰近日本海的元山旅遊度假區,以及臨近渤海、有望與南韓仁川港互相輝映的海州港,都將會是重點經濟區。數個月前筆者出入北韓距離三八線西端不過40公里的海州市,不難發現中國商人在當地購入海鮮,轉而運到中國東北發售。開放後,港口經濟體也將成為北韓的重要據點。

(3)農業改革:農業依然是北韓經濟發展重要部分,佔去該國經濟產出四分之一。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於林木管理不善,以及落後的農業技術,令生產效率一直滯後。然而,北韓政府近年銳意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而且希望擺脫以往的蘇維埃式農業生產管理。從2013年開始,北韓政府允許農民保留更多農作物作自用,有報道稱此比例多於30%,而且容許生產隊在同一片農田工作,不用被迫遷離農地,頗有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實行「包產到戶」的味道。

國際制裁 經濟未潰

2014年,北韓勞動黨向全國的「農田隊長」發出指示,強調他們在農田上的分配勞動力角色,以及使用更多新引入的農耕科技。這種農田責任制除了提供更多誘因令農民積極生產,更賦予農田隊長宛如企業家的角色,負責因應情況調配勞動力資源,取代以往的中央規劃。當獲得更多農產品,農民便可到綜合市場轉售,也令北韓市場經濟更蓬勃。

北韓近年受到國際制裁,但經濟不但沒崩潰,反而實現了經濟增長,很大程度在於以上的市場化活動和經濟改革提供了經濟韌力,也製造了內需,令北韓經濟體達成低程度的自給自足。

當然,北韓整體仍然很貧窮,民間的開放步伐也落後於政治的發展,但也逐步擺脫了計劃經濟的掣肘。以上3個範疇是觀望北韓未來會否更擁抱市場經濟的重要方向。

陳成軍  朝鮮經濟前瞻平台共同創辦人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