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9月15日

許寶強 EJ GLOBAL plus 信觀點

反思新自由主義 迎戰下一波危機

對不少中年或以上的朋友來說,2008年的金融海嘯已成陳年歷史;年輕一點的,對當年被稱為「百年一遇」的美國房貸危機為全球所帶來的震撼,甚至可能完全沒有印象。在這個時空極端壓縮、只爭朝夕的年代,10年恐怕已是太久──儘管金融海嘯所揭示的新自由主義底蘊依舊主宰着當代資本主義的日常運作和走向,而百年一遇的餘波迄今仍然影響着全球大部分民眾的日常生活。

10年前,筆者曾判斷,如果由美國房貸危機引起的金融海嘯真的是百年一遇,那麼要令股票樓市復活、中環價值繼續主導,恐怕並不容易。事後看來,這個推論顯然沒有成真。隨着歐美中日等經濟巨人紛紛採取量化寬鬆,數以千億的納稅人金錢被投入救市──樓市和股市,至少在中港,不久就重拾升軌,之後甚至一發不可收拾,為香港贏得了全球樓價最難負擔的首位。

金融海嘯的衝擊雖然暴露了全球的股票樓市以至整體經濟增長,只是建立在浮沙之上,但不幸的是,量化寬鬆使社會認真檢討和改變全球金融體制和運作的機會很快就消失了。一些有關當代資本主義運作的根本反思仍待探索。由於暴力救市的方式只是暫時掩蓋而非徹底解決受新自由主義主導的金融資本主義的根本問題和矛盾,因此10年前的金融海嘯恐怕仍將重臨,甚或以更暴烈的方式出現。

與其等待危機再臨時才思考原因和提出應對,不如在此10周年之際回顧2008年的經驗,再三思索一些被量化寬鬆掩蓋了的根本問題,為下一次危機重臨時作好準備。

金錢的慾望與承諾的失效

2008年的金融危機,除了暴露了新自由主義文化大計的性質和破壞性之外,其實還揭示了有關金錢是什麼、有哪些功能、如何運作等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的根本問題。不幸的是,各地政府建基於「現實政治」(Realpolitik)原則,採用量化寬鬆的政策,令這些根本的問題難以討論,甚至無法被提出。結果,正如哥本哈根商學院副教授Ole Bjerg著作Making Money指出:「我們是否需要私人投資銀行?」「是否想我們的經濟建基於債務的推動?」「應否容許由金融市場設下訂定經濟政策的條件?」「金融市場有遵守『還得到先好借』的原則嗎?」,這些有關金融和經濟的根本問題徹底消失於我們視野之外。

要深入討論這些問題並不容易,除了它們不為政權傳媒重視外,更因為在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狹隘理論主宰下,金錢與金融機構都被簡化為自有永有的交易或投資工具,忽略了它們的其他性質和功能,例如金錢如何成為慾望的最終對象;作為控制他人的媒介,金融機構又怎樣變為促成財富兩極分化的機制等等,令我們的社會缺乏合適和豐富的語言去探討這些問題。幸好晚近的社會及人文學科逐漸發展了一些有關當代金融的分析,幫助我們進行這些根本的分析。

除了上述Bjerg循精神分析研究當代危機不斷的資本主義的視野之外,還有人類學者Arjun Appadurai著作的Banking on Words,探討金融衍生工具的根本性質及由此而催生的泡沫和其後爆破的原理。

他認為,2008年的金融危機體現的其實是一種語言的失敗(Linguistic Failure),因為金融衍生工具歸根究柢只是一紙書寫合約,或對未來買賣金融資產的承諾,其特色是這些未來資產價格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現和普及主要是一個語言現象,而體現為金融衍生工具(例如次級房貸)失效的市場危機,其實主要也是因書寫合約或承諾失效而導致的危機。而當代金融化(Financialization)後的資本主義經濟,衍生工具成為了十分重要的交易對象,因此當代資本主義的運作也可以說是建基於語言慣例、文辭承諾之上。

而當衍生工具不斷繁殖出更多的同類物,交易合約中的語言承諾也就不斷延伸,而在這愈來愈長的承諾鏈中,每個參與者需要承擔的責任也愈來愈輕,或隨着締結的承諾合約愈來愈多,衍生工具(如次貸)與實質資產(如房屋)之間的距離愈來愈遠,整個系統的風險也愈來愈高,而當實質資產價格最終步入回落周期時,除了政府,就再沒有人願意接收位於承諾鏈最遠端的衍生合約(或「有毒資產」),這就是金融海嘯最根本原因。

結合Bjerg的「金錢在資本主義社會已成為人類慾望的最終對象」和Appadurai的「金融危機歸根究柢是一種語言失敗」的洞見,我們或可在下一次金融海嘯來臨之前,認真和系統地檢討作為一項文化大計的新自由主義,如何造就2008年金融危機的心理和語言條件,又如何尋找新的價值準則、慾望對象和經濟運作方式,以避免或克服將臨的危機,迎向未來。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