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月13日

張育軒 EJ GLOBAL plus 信觀點

德黑蘭露底 不如想像中強大

上月28日開始,伊朗爆發全國示威,從最初的第二大城馬什哈德(Mashhad),蔓延到各個中小型城鎮。示威持續一周,爆發多場示威者與安全部門衝突事件。伊朗政府公布22人喪生、拘捕超過3700人,是伊朗自2009年綠色運動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儘管示威的「主旋律」是經濟困境,但示威的起因、過程及口號觸及了區域問題。

示威抗議持續幾天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開腔指摘這次的抗議事件是由「外部勢力」策動,革命衞隊指揮官更點名是美國、以色列、沙地阿拉伯3國所為。這樣的指控並非空穴來風:特朗普在去年6月,任命有「Ayatollah Mike」之稱的Michael D'Andrea為中央情報局負責對伊朗行動的主管;12月初沙地媒體發放一段3D影片,描述伊朗人民喜迎沙地部隊「解放」伊朗。有研究發現,在示威最初的24小時,Twitter上波斯語標籤 #全球示威,有27%來自沙地。

插手外國事務 群眾反感

然而,儘管很多跡象顯示美以沙3國確實可能對伊朗採取了秘密行動,但今次示威蔓延到伊朗全國數十個城鎮,不太可能是由秘密組織策動,如果有也頂多是煽風點火的效果。因此哈梅內伊等人的指控或許只是不願在官方口徑上承認內部問題;而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以至保守改革派內都有人強調伊朗人有示威抗議的權利,未將所有罪責推到境外勢力身上。

令伊朗政府感到意外的是,這次抗議中流行的口號「不要加沙和黎巴嫩,我的生命給伊朗」,表達民眾對政府干涉海外事務的不滿。伊朗近年來在海外支持多個盟友,黎巴嫩的真主黨、伊拉克、也門的胡塞組織(Houthis)、巴勒斯坦的哈馬斯及敍利亞的巴沙爾政府(Bashar al-Assad)。民眾不滿福利遭到削減,生活成本上漲,政府卻仍把錢拿去海外揮霍。

這次的民意反彈能不能緊箍伊朗政府的區域政策仍有待觀察。實際上今年7月美國馬里蘭大學一份民調顯示,只有18%的伊朗受訪者認為應該停止支持海外盟友。實際上伊朗在中東的盟友性質各有不同:伊朗支持哈馬斯跟真主黨的原因確實更偏向意識形態,前者單純反以色列,後者還有什葉派的宗教連結;但支持巴沙爾政府就牽涉到消滅「伊斯蘭國」(IS)的國家安全要務。考慮到這點,加上德黑蘭在今年6月曾遭到IS施襲,民調中約六成受訪者認為應該加大力度支持區域盟友。另外,伊朗的軍費並不算高,在主要競爭對手沙地面前更是小巫見大巫;伊朗每年軍費約120億美元(佔年度GDP約3%),沙地則高達600億美元(佔年度GDP約10%)。

沙地樂見示威 拖對手後腿

伊朗在中東地區的勁敵,特別是沙地,格外樂意見到伊朗內部不穩。沙地長期以來與伊朗在地緣政治與意識形態上博弈,在最近幾年處於極度下風,不僅未能在敍利亞內戰當中討到便宜,南部鄰國也門還被伊朗見縫插針。示威爆發以來,沙地媒體便大篇幅追蹤其進展,期望伊朗能轉為多關注內部事務,進而縮減區域事務的參與。除沙地以外,更廣泛來說,在中東廣大以阿拉伯人或遜尼派為主流的地區,不少人對伊朗的波斯人及什葉派的身份總是抱持幾分懷疑,反感伊朗利用什葉宗教連結干涉區域事務,或也覺得這是伊朗政府的報應。

因此就目前而言,伊朗人的抗議對整個中東北非區域的影響,恐怕還是「潛在」為主。首先是鑑於伊朗高層可能真心懷疑有外國情報部門在背後搞鬼,將會加大情報蒐集的投入。再者,伊朗官方一直淡化伊朗軍人在敍利亞內戰中的損傷,避免引發公眾反感,鑑於目前情勢,這個作法將會持續。第三,美國特朗普政府可能維持甚至加大對伊朗的制裁,在目前沒有可行的政策方案來反制伊朗的區域勢力時,限制伊朗國內的經濟發展是合理的選擇。

最重要的是,今次示威向區域對手及盟友透露出伊朗不如想像中強大穩定的訊息。如果長期的經濟社會問題得不到改善,難保未來不會再生爭端。 

張育軒  自由撰稿人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