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2月16日

言知秋 EJ GLOBAL plus 信觀點

各懷鬼胎 回教國反應迥異

耶路撒冷主權問題一直是以巴衝突的核心。然而,「狂人」美國總統特朗普卻貿然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使穆斯林世界群起譴責。事實上,穆斯林國家對此事件的反應並非像鐵板一塊。對事情如何反應,當中涉及錯綜複雜的利害關係。

據筆者觀察,美國的傳統中東盟友(如沙地阿拉伯、阿聯酋、埃及)雖有開腔斥責,但之後卻保持低調;相反,伊朗與其區內的戰略盟友(如土耳其、卡塔爾、黎巴嫩)的譴責措辭異常嚴厲。當然,除了以上兩大陣營外,亦有其他情況。每個中東穆斯林國家背後的機關算盡,在這場「耶城事件」的外交公關戰場上一目了然。

作為穆斯林國家,在「耶城事件」中捍衞耶路撒冷的主權、支持巴勒斯坦實在責無旁貸。可是,如何譴責、譴責什麼、有沒有實際行動,卻是另一回事。

言論出位 行動欠奉

事件發生後,沙地官方斥責美國的決定是「無正當性且不負責任」;阿聯酋則表示關注此決定對地區穩定的影響;而埃及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al-Sisi)則聲言此決定會破壞中東和平。此外,在12月9日,阿拉伯國家聯盟在埃及首都開羅召開緊急會議,「請求」特朗普收回這個違反國際法的決定。

無論以上哪一個聲明,這些國家均沒提出進一步的實際行動,只是虛張聲勢,卻又點到即止。其實這不難理解:沙地、阿聯酋、埃及一直是美國及以色列在中東的戰略盟友,他們一直想藉維持這種關係來制衡區內宿敵伊朗,故實際上不敢破壞雙方關係。較早前,以色列聲稱會與沙地分享有關伊朗的戰略情報,雙方的親密關係不言而喻。「耶城事件」對沙地聯盟來說十分尷尬,譴責也只是為了安撫穆斯林世界的情緒。

至於伊朗聯盟對「耶城事件」的回應,與沙地聯盟迥然不同。當中有嚴厲的,有提出付諸行動的,亦有語出驚人的。例如,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開腔斥責沙地應該停止對以色列卑躬屈膝,並與其他穆斯林國家合作;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Tayyip Erdogan)直斥以色列為「恐怖主義」國家;與沙地鬧翻的卡塔爾「埃米爾」(Emir,即卡塔爾君主)塔米姆(Tamim bin Hamad al-Thani)提出穆斯林世界應作出集體行動去推翻美國的決定;與親伊朗的真主黨(Hezbollah)同為「3月8日聯盟」的黎巴嫩外交部長巴希爾(Gebran Bassil)表示阿拉伯國家應該考慮經濟制裁美國。

表面上,他們是為了盡顯作為穆斯林大國的道義責任,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其背後目的是要爭奪在穆斯林世界的影響力。以巴衝突一直是「阿拉伯」國家的核心政治議題,惟今次以土耳其和伊朗為首的「非阿拉伯」國家取代了前者,在以巴衝突上扮演了領導穆斯林世界、真正表達人民意願的角色。雖然當中提及的實際行動內容有點天方夜譚,但其大膽的外交辭令與畏首畏尾的沙地諸國相映成趣。

另一特別例子就是親美國的約旦。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Abdullah II)對此事異常激憤,而約旦國會更一致通過重審在1994年與以色列簽訂的和平條約。這激烈反應源於約旦在耶路撒冷的角色:除了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中丟失東耶路撒冷之外,約旦國王更是耶路撒冷伊斯蘭宗教財產委員會(Jerusalem Islamic Waqf)的贊助人,負責管理聖殿山。如今盟友美國的決定直接損害自己利益,令其顏面盡失。

值得注意的是,在事件發生後,約旦國王反而不是第一時間找上沙地聯盟商討對策,而是前往土耳其,與埃爾多安洽談,繼而直接與塔米姆通電話討論應對今次危機。約旦的回應道出了對親以色列的沙地的戒心。

「耶城事件」可說是一塊照妖鏡,它照出了每一個中東穆斯林國家的立場。從宗教角度上看,耶路撒冷主權屬誰,對穆斯林群眾來說是榮辱問題;可是,對穆斯林國家主政者來說,其實不太重要。他們所在意的,是事件發生後對現實政治的利害問題。

言知秋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