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1月4日

李坤乘 EJ GLOBAL plus 人物誌

革命電影大師慘遭批鬥

俄國十月革命是個較冷門的電影題材。不過,世上其實曾經有一位相對鮮為人知的導演,堪稱是拍攝十月革命相關題材的大師,他就是俄國猶太裔導演愛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1898-1948)。

愛森斯坦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他所開創的「蒙太奇」(Montage)表達手法。「蒙太奇」原是法語,意思為「構建」,是建築學術語。套用到電影上,就是指透過把一組屬於不同場景、從不同角度拍攝,彼此並無直接關連的分割鏡頭串聯起來,從而達到一個嶄新敍事效果的表達和剪接手法。

簡而言之,今天我們經常看到的電影預告片,其實就是採用了「蒙太奇」手法,把電影內互不關連的鏡頭串連成一段短片,從而讓觀眾對該電影的故事和主題產生一個概念。

愛森斯坦在其1925年的黑白默片《波坦金戰艦》 (The Battleship Potemkin)中率先採用了「蒙太奇」手法。電影描述1905年革命期間,隸屬黑海艦隊的波坦金號戰列艦上的官兵揭竿起義對抗沙俄暴政的事跡。《波坦金戰艦》不僅令愛森斯坦蜚聲國際,影片更被西方影評人評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電影之一,片中不少經典場面,對後世導演影響深遠,像《教父》導演哥普拉(Francis Ford Coppola)、《星球大戰》的佐治盧卡斯(George Lucas)等均受其啟蒙。

「蒙太奇」之父 遭轟形式主義

拜《波坦金戰艦》的成功所賜,愛森斯坦獲蘇共最高領導層垂青,在1927年獲委任執導一齣紀念十月革命10周年而開拍的史詩式官方宣傳電影《十月》。該片同樣為黑白默片,長104分鐘,1928年1月於蘇聯全國公映,其海外發行版本則易名為《震撼世界的十天》(Ten Days That Shook The World)。

諷刺的是,《十月》雖然在西方好評如潮,被譽為是有關十月革命題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在蘇聯國內卻飽受官方秋後算賬式的批判,指其前衞的拍攝手法和鏡頭運用是脫離群眾的「形式主義」,愛森斯坦更因此被蘇共當局勒令自我檢討和寫悔過書。

此後,愛森斯坦的人生和事業步入了長達10年的低谷,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大清洗」期間更一度被關進精神病院。

直至1938年,蘇共當局允許他「將功補過」,執導另一套描述俄羅斯民族英雄涅夫斯基(Alexander Nevsky,電影與之同名)英勇抵抗條頓騎士團(Teutonic Order)入侵事跡的電影,他才擺脫霉運。該片後來在蘇聯對抗納粹德國入侵期間成為重要宣傳電影,愛森斯坦因而獲頒列寧大勳章和斯大林獎。不過,戰爭期間的長時間顛沛流離,令愛森斯坦的健康急劇惡化,最終在1948年病逝於莫斯科,享年僅50歲。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