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7月22日

曾維駿 EJ GLOBAL plus 信觀點

中印槍聲響 對峙危機下台階

中國和印度之間沉寂多時的領土爭議,最近重新升溫,事緣印度突然派邊防士兵到位處中國與不丹邊界的洞朗地區,阻撓中國工人在當地修築公路;其後雙方開始在洞朗和錫金一帶的邊境地區不斷增兵對峙,也各自在印度洋派軍艦進行軍演和巡邏活動以展示軍力。這爭議攸關戰略安全,又有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加持,讓兩國騎虎難下,只能強硬到底,甚至要到兩軍交火後,才有辦法找到下台階。

印度阻撓中國在洞朗修築公路,明顯是基於地緣戰略考慮,因為當地猶如對準印度國土咽喉地帶的刀尖。洞朗位處西藏日喀則市南端的亞東縣,該地區在地圖上呈倒三角形並向南突出,西邊是印度的錫金邦,東邊是不丹王國;在亞東縣西南端與錫金接壤的乃堆拉山口,更是中國和印度之間距離最近的陸路貿易通道,與西藏首府拉薩相距僅300多公里,比在鄰近尼泊爾西部的里普列克山口,或是西藏西部的什布奇山口都要近得多。

印憂斬「頸」 阻華修路

距離近自然方便貿易,故乃堆拉山口邊境自2006年重新開放後,西藏和錫金之間的貿易有長足增長;但另一方面,這也讓印度一直擔心解放軍的潛在威脅,因為印度國土的咽喉地帶「西里古里走廊」(Siliguri Corridor)與乃堆拉山口之間的直線距離只有約100公里。

印度國土基本上可分為本土和東北部地區兩大部分,這兩大部分被孟加拉相隔,只靠着錫金南部的西里古里地區把兩片領土相連,當中最為狹窄,夾在不丹和孟加拉之間的一段地帶就是「西里古里走廊」,又被稱為「雞頸」,只有約22公里寬。由於印度和孟加拉之間沒有任何自由貿易協議,所以印度本土與東北部7個邦近3900萬人口的往來,只能依靠「西里古里走廊」維繫。

由於「西里古里走廊」如此重要,印度自然一直對當地嚴加防守,防範潛在威脅;另一方面,亞東縣一帶都是陡峭山脈,道路設施相當簡陋,山道迂迴狹窄,中國要經當地入侵印度也不容易,最少各類重型裝備難以迅速運抵前線,一旦解放軍真的來犯,印度也有時間作出適當部署抵禦。正因為如此,中國在接近印度邊境修築公路難免會觸動印度的敏感神經。雖然中國表示修路純粹是改善亞東縣道路網絡的國內工程,但印度質疑中國此舉有戰略意圖,讓日後中印一旦交惡時,解放軍能將重型裝備經青藏鐵路運抵拉薩,再經由擴建好的道路網絡,更方便地駛至乃堆拉山口,屆時解放軍就能憑着強大的武裝力量,迅速攻入錫金、進軍到「雞頸」位置,將印度國土「一分為二」。

換句話說,中國的修路行動對印度的領土完整構成重大的潛在威脅,所以印度在這問題上不可能輕易退讓;而近年中國民族主義思潮高漲,若在領土問題上作妥協,在民族主義者眼中就是對外示弱的屈辱之舉,更違背國家主席習近平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願景,而且透過基建項目帶動內需也是消耗過剩產能的重要一環,因此不論是從經濟利益或是意識形態上考慮,中國也不會輕易妥協。

這兩個亞洲新興大國因而劍拔弩張,對峙形勢不斷升溫,甚至開始採取禁止商品進口、終止商團和民間團體互訪交流的手段打擊對方。中國國內各種媒體紛紛在各自的平台發表文章、影片,或是邀請一些軍事評論員在電視節目上大談中印軍事實力的比較,評論雙方一旦開戰局勢會如何發展云云。早前巴基斯坦媒體Dunya News的報道更聲稱中國用火箭彈攻擊印度,有158名印軍在襲擊中喪生,雖然後來被證實是謠傳,但也反映現時中印邊境氣氛是何等繃緊,確實有可能擦槍走火。

不過擦槍走火也是個平息爭議的契機。一旦打響了第一槍,以至出現駁火情況,兩國就可藉口平息干戈、避免更多傷亡來進行談判,所以今次事件惡化成正式戰爭的機會其實甚微。

損人不利己 大打機會微

儘管中印關係一向不甚良好,雙方在貿易層面對彼此都頗為重要。據統計,2016年中國對印度總出口額達589億美元,是中國第7大出口夥伴,比英國、澳洲、俄羅斯等國還高;中國更是印度第4大出口夥伴,僅次於美國、阿聯酋、香港三地,2016年印度對中國總出口額為89億美元。雙方一旦開戰,貿易往來必嚴重受挫甚至完全斷絕,經濟上只會兩敗俱傷;各種大型武器和載具運作成本固然不菲,價值動輒數千萬甚至上億美元計的武裝在戰爭中更是隨時隨地就可毀於一旦,戰火對開戰地區造成的破壞更是難以估計。

另一方面,不論是中國佔領錫金並切斷印度的領土連接,還是印度派兵入侵西藏,基本上都算是武力侵略,顯然違反《聯合國憲章》第2條當中的不使用武力侵害別國領土的條文,國際社會決不可能坐視不理。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算不上戰爭,合計只有6人在事件中喪生,但俄國已因而遭西方嚴厲制裁。若中印全面開戰,任何一方攻佔了對方的領土,其國際聲望必然會大受打擊,也勢必面臨不亞於俄羅斯所承受的制裁。

簡而言之,一旦爆發戰爭,中印兩國將要付出龐大經濟成本和政治代價,而從中卻幾乎沒有任何實際得益,完全是損人不利己,故根本沒有全面開戰的理由。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